[实用新型]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8967.X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8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旋;李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百正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LED灯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能源利用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每年电能的使用量日益增加,导致能源危机日益显现。其中,LED灯的照明装置在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以能耗低,寿命长的优势获得了广泛的青睐。
现有技术的一些照明装置中,照明装置的内部所涉及的电路比较复杂,且很多照明装置都存在能耗较大和发热量高的问题,由于存在能耗较大和发热量高的问题,导致许多照明装置在市场上应用不广。
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能够支持大功率的LED灯组,且通过电感为LED灯组提供电能,有效提高用电效率,起到节能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LED灯组、第一直流电源、第二直流电源、第一受控开关、第一电阻、电感、整流二极管以及单片机芯片,LED灯组包括多个阴极与阳极依次串联的LED灯,LED灯组的阳极与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第一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第一受控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端,第一端与第二端在第三端输入第一电平时断开,在第三端输入第二电平时连接,且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电感与LED灯组的阴极连接,第二端接地;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端连接,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单片机芯片设有第一模数检测端口、第二模数检测端口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口,第一模数检测端口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模数检测端口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以检测第一电阻的压降,第一信号输出端口与第三端连接,并根据压降输出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
其中,第一受控开关与LED灯组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受控开关,第二受控开关包括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第四端与第五端在第六端输入第一电平时断开,在第六端输入第二电平时连接,且第四端与LED灯组的阴极连接,第五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电感与第一端连接。
其中,单片机芯片还设置有信号接收端口,照明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器,信号接收端口和温度检测器连接,温度检测器与LED灯组邻近设置,用于检测LED灯组的温度,并发送温度对应的数值至信号接收端口。
其中,温度检测器为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其中,单片机芯片还设置有第二信号输出端口,第二信号输出端口与第六端连接,且在数值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一电平,在数值小于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二电平。
其中,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与LED灯组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单片机芯片还设置有第三模数检测端口,第三模数检测端口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用于检测第二电阻的电压值,在电压值大于或等于电压阈值时第二信号输出端口输出第一电平,在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二信号输出端口输出第二电平。
其中,第一受控开关和第二受控开关为三极管。
其中,单片机芯片包括8051系列芯片、AVR系列芯片以及ARM系列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获取第一电阻的电压值,并根据电压值对第一受控开关进行控制,在第一受控开关的第三端接收到第二电平时,第一受控开关导通,使得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为LED灯组提供电能,在第一受控开关的第三端接收到第一电平时,第一受控开关断开,使得第一直流电源为LED灯组提供电能,同时利用电感存储的能量为LED灯组提供电能,以达到LED灯组有足够的能量保持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能够支持大功率的LED灯组,并充分利用电感为LED灯组供电,能够有效利用电能并提高用电效率,起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百正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百正节能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8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