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塞型平行撑开式闸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7983.7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3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选辰;陈光龙;王森泽;陈斌;胡鹤翔;胡宝;邹旭;李林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亚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2 | 分类号: | F16K3/12;F16K3/316;F16K41/02;F16K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李雪芳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撑开 闸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阀,具体涉及一种塞型平行撑开式闸阀。
背景技术
闸阀是一种关闭件为平行闸板的滑动阀。其关闭件可以是单闸板或是其间带有撑开机构的双闸板。闸板向阀座的压紧力是由作用与浮动闸板或浮动阀座的介质压力来控制。如果是双闸板闸阀,则两闸板间的撑开机构可以补充这一压紧力。
现有的闸阀在开启和关闭使由于闸板与阀体的内壁设有密封副,开启闸板时,闸板的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的介质流体的方向垂直,不仅会受到介质流体的阻力,同时会受到来自密封副的阻力,开启时所需要的启闭力大,密封副之间的磨损大,会降低闸阀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塞型平行撑开式闸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塞型平行撑开式闸阀,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内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内设有闸板,所述的闸板上设有驱动闸板沿与流体通道垂直的方向上下往复运动的阀杆,所述的阀体的一侧设有阀腔,所述的阀体上设有连通流体通道和阀腔的上启闭孔,所述的阀杆依次穿过上启闭孔、阀腔并穿出所述的阀腔,所述的流体通道与上启闭孔相对的一侧设有辅助启闭孔,所述的阀杆穿出阀腔处与所述的阀腔内壁密封设置,所述的阀杆与闸板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所述的两个密封盘,所述的密封盘与另一密封盘相对的一侧为锥面,所述的两个密封盘之间形成一锥形通道,所述的锥形通道的内径由辅助启闭孔至上启闭孔逐渐增大,所述的锥形通道内设有形状与锥形通道形状相适配的锥形塞形柱,所述的锥形塞形柱的外径由辅助启闭孔至上启闭孔逐渐增大,所述的阀杆与所述的锥形塞形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腔内设有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的密封盘靠阀杆的一侧穿出所述的上启闭孔并嵌设在所述的导轨之间。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导轨的设置可以对密封盘之间的距离以及活动范围进行限位,避免密封盘脱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座,所述的密封座上设有供阀杆伸入的阀杆安装孔,所述的阀杆靠密封盘的一端穿入所述的阀杆安装孔并与所述的锥形塞形柱连接,所述的阀杆未伸入密封座的一段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凸块,所述的限位凸块设置在所述的阀腔内。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锥形塞形柱与阀杆的固定连接更加紧凑,限位凸块的设置可以避免阀杆的过度伸入对密封装置造成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盘远离阀杆的一侧设有定位导板。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可以对密封盘进行定位,避免密封盘脱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靠阀腔的一侧设有阀体阀腔壁,所述的阀体阀腔壁上罩设有阀盖,所述的阀体阀腔壁与所述的阀盖密封配合形成上述所述密封设置的阀腔,所述的阀盖通过螺栓的方式与所述的阀体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阀腔的拆卸安装更加方便,阀盖与阀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腔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调节阀腔内流体流量的导流孔装置。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导流孔装置的设置可以对阀腔内的流体的容量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调节阀腔内的流体压力以及密封腔内的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杆远离闸板的一侧穿出阀腔并在阀杆穿出阀腔处设有填料装置,所述的阀杆穿出所述的填料装置,并在其穿出填料装置处设有阀杆操作装置。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阀杆与阀盖的密封更好,阀杆操作装置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阀杆进行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背离阀腔的一侧设有辅助阀腔。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阀体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塞型平行撑开式闸阀采用内腔液压控制开关远离,开启闸板时力矩轻、磨损微小、无摩擦,有效提高了闸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亚阀门有限公司,未经中亚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79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