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孔点胶冲孔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4156.2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1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宗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玛斯自动化精密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崔志泓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孔点胶 冲孔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孔点胶冲孔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时,注塑成型模具一般包括前模、后模和顶出机构。前模和后模之间形成型腔,前模上开有与型腔相通的热浇道,通过热浇道往型腔注入熔融的注塑料从而成型产品。等产品冷却后,开模并通过顶针机构将产品顶出。
然而,通过热浇道注塑成型的产品出模后,与热浇道相连部分断开后呈粗糙不平状,需要另外修剪,然后再进行打孔等后续工艺。工艺步骤繁琐、生产效率不高、成型产品精度低,质量欠佳。
因而,亟待一种工艺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成型产品精度高、质量高的通孔点胶冲孔模具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成型产品精度高、质量高的通孔点胶冲孔模具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通孔点胶冲孔模具结构,包括前模、后模、后模板、顶针、阀针组件、阀针驱动模块及复位驱动模块阀,所述前模与后模相接并于所述前模与所述后模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后模与所述后模板相接,所述后模及所述后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型腔相通的顶针孔,所述顶针置于所述顶针孔内,所述后模上设有与所述型腔相通的阀针孔,所述前模正对所述阀针孔处设有点浇口,所述后模的后端与所述后模板的前端相接,所述后模与所述后模板之间形成阀针组件容纳腔,所述阀针组件包括阀针滑动块及阀针,所述阀针的一端插设于所述阀针孔内,所述阀针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阀针滑动块上,所述阀针滑动块可沿阀针孔延伸方向来回移动的置于所述阀针组件容纳腔内,所述后模板上设有与所述阀针容纳腔的后端面相通的阀针驱动安装孔,所述阀针驱动模块置于所述阀针驱动安装孔内,所述阀针滑动块的前端设有复位驱动安装孔,所述复位驱动模块置于所述复位驱动安装孔内,所述阀针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阀针滑动块作向型腔方向进给的运动,所述复位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阀针滑动块回至初始位置。
所述阀针滑动块包括阀针面板及与所述阀针面板相接的阀针底板,所述阀针固接于所述阀针面板上,所述复位驱动安装孔穿过所述阀针面板并延伸至所述阀针底板中。
所述阀针驱动模块为油缸,所述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阀针滑动块的后端相接。
所述复位驱动模块为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复位驱动安装孔的底部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阀针滑动块的底部抵接。
所述阀针孔呈前后走向,所述阀针孔呈前后走向,所述阀针组件容纳腔前后方向的厚度比所述阀针滑动块前后方向的厚度大一距离,所述距离为阀针的进给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孔点胶冲孔模具结构加工产品时,由于点浇口正对阀针孔,利用阀针直接打工艺孔的同时将注塑料推挤回点浇口,产品成型后边缘不用再修整,简化了加工步骤,生产效率高,且产品成型质量高、精度高。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孔点胶冲孔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通孔点胶冲孔模具结构100包括前模10、后模20、后模板30、顶针40、阀针组件50、阀针驱动模块(图未示)及复位驱动模块(图未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玛斯自动化精密工业(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亿玛斯自动化精密工业(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41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