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3095.8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0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葛冠群;党诚学;郝楠;李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嵌套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闭式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部手术或外伤后的患者需要胸腔需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使引流液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流出体外。但目前所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管仅为一根软管,其一端插在病人胸腔内,另一端位于病人体外,并通过连接头与闭式引流瓶相连,形成封闭结构。当需要对病人胸腔内进行给药时,一种方法为:医护人员拔掉连接头,将药物直接灌入软管内,使药物沿软管流入病人胸腔,并且在给药时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软管从而造成病人气胸,医护人员在将药物灌入软管时要适时的捏住软管的不同部位,操作难度较大,常需要多人协同完成操作;另外使用同一根通道同时作为引流液的流出管和给药管,使病人逆行感染的风险增大;其次给药的部位和药物的停留时间都不能准确的得到控制,影响药效。另一种方法是对病人另行穿刺,穿入另外一根软管进行给药,这种方法虽然降低了逆行感染的风险,但重新穿刺会大大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两次穿刺的位置需要严格控制,若经同一穿刺孔置管,空气有可能从两个软管间形成的缝隙进入病人胸腔,从而导致病人气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闭式引流管,使用该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闭式引流管能够方便的对病人进行胸腔内给药,降低操作难度,减少逆行感染和气胸的风险,同时不会增加病人的痛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两端开口的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外管,外管的顶端与用于和引流瓶连接的连接器相连通,外管内套装有两端开口的用于给胸腔给药的内管,内管的底部从外管的底端伸出,内管的上部从外管上部的管壁上穿出,且内管的顶端设有用于和给药器械相连的接头,接头上装有可拆卸的密封帽。
所述的外管的长度为40~45cm,外径为10~12mm,内径为8~10mm。
所述的内管的外径为2~3mm,内管伸出外管底端的部分的长度为10~15cm,内管穿出外管管壁的部分的长度为1~2cm。
所述的外管被内管穿出的部分上设有用于防止气体进入外管的密封结构;
所述的密封结构距离外管顶端的长度为10~15cm。
所述的外管中部至底端部分的管壁上刻有刻度。
所述的刻度的长度为30~35cm。
所述的外管底部开设有侧孔。
所述的侧孔的个数为2~3个。
所述的外管由硅胶材料制成;外管的底端设有倒角。
所述的连接器上设有控制引流液的流出速度的控制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外管和套装在其中的内管,将该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闭式引流管插入病人胸腔后,病人胸腔中的积气积液通过外管流出,医护人员通过内管向病人胸腔内给药,这样将出、入的流体分隔开,能够降低病人逆行感染的风险,并能够降低向病人胸腔内给药的操作难度。而且由于内管的底部从外管的底端伸出,因此将内、外管插入病人胸腔后,给药部位和引流部位不同,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疗效,并且能够通过控制外管的插入深度来较为精确的控制内管的给药位置。还由于内管是套装在外管内的,在插入外管时同时也插入了内管,不需要进行二次穿刺,不会增加病人痛苦,不影响引流效果。另外,在不需要给药时,将密封帽安装在内管顶端的接头上,能够避免空气通过内管进入病人胸腔内,降低病人气胸的风险。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且多功能的胸腔闭式引流管。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外管被内管穿出的部分上设有用于防止气体进入外管的密封结构,能够避免空气通过外管进入病人胸腔内,降低病人气胸的风险。而且外管中部至底端部分的管壁上刻有刻度,能够使医生方便、精确的掌握外管插在病人胸腔内的深度。并且外管底部开设有侧孔,能够使得引流液更容易流进外管内进而排出。外管的底端设有倒角,能够便于外管的插入。外管由硅胶材料制成,使其具有弹性和柔韧性。另外连接器上设有控制阀,能够控制病人胸腔内的引流液、药物或引流液与药物的混合液的流出速度,从而控制药物在病人胸腔内的停留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连接器,2为密封结构,3为密封帽,4为接头,5为外管,6为侧孔,7为刻度,8为内管,9为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3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