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车载工作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2735.3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1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戴丽;陈仁越;姜刚;蔡舒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车载 工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车载工作台。
背景技术
特种车辆中安装有多类设备,特别是笔记本电脑和语音终端,一般都是固定在木质的工作台面上,占据较大的使用空间,并且功能设备上众多的安装电缆裸露在外面,人员活动时,容易碰撞电缆连接器,导致连接部位松动,造成故障。
为了提高功能设备安装的可靠性,方便设备的维修使用,设计车载一体化工作台,需要将笔记本电脑和语音终端等功能设备与工作台进行一体化设计,工作台面上只有功能设备操作面,其他部位均埋藏在工作台面以下;当功能设备需要维修时,又能方便的拆下进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和实际需要,提供一种一体化车载工作台。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体化车载工作台包括一个台面组件和位于台面组件下方固定连接的多个机柜组件;
台面组件为钢板折弯形成的板状长方体结构,内部具有空腔,上表面开设有设备安装孔、维修孔和电缆孔;机柜组件为钢板折弯形成的长方体结构,内部具有空腔,前表面为双开门结构;
笔记本安装板安装在台面组件的上表面的安装孔内,笔记本电脑安装在笔记本安装板上,键盘与工作台台面齐平;台面组件内,笔记本安装板安装孔对应的下表面处开有维修孔,安装维修窗盖;在笔记本电脑背面对应的台面组件上表面处开有维修孔,采用阻尼铰链方式安装有安装维护窗盖;语音终端嵌入在语音终端安装板上,将语音终端安装板直接固定在台面组件的设备安装孔内;
在台面组件内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应处开设一个长方形电缆进线孔;在机柜组件与台面组件连接的上表面的同一位置及机柜组件下表面对应处均开设一个同样的电缆进线孔;台面组件空腔内上下表面的电缆进线孔之间水平设有一根绑线杆,柜台组件空腔内上下表面的电缆进线孔之间垂直设有一根绑线杆,电缆绑扎在绑线杆上成为电缆束。
所述台面组件内部设有加强筋,从而保证了台面组件的强度;机柜组件内部设有加强筋,从而保证了机柜组件的强度。
所述机柜组件下端安装有4个减震器,用于工作台的支撑和减震。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化工作台安装功能设备后,满足设备拆装、电缆敷设、连接器插拔方便等要求,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同时,从外表看设备均嵌入了工作台内,没有多余的结构件和电缆裸漏在工作台面外,保证了工作台面的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化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体化工作台俯视图;
图3为一体化工作台侧视图;
图4为一体化工作台电缆束位置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台面组件;3.机柜组件;4.笔记本电脑;5.语音终端;6.减震器;7.电缆束;8.绑线杆;9.电缆进线孔;10.阻尼铰链;11.笔记本安装板;12.语音终端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工作台具体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体化车载工作台1包括一个台面组件2和位于台面组件2下方固定连接的三个机柜组件3。台面组件2为钢板折弯形成的板状长方体结构,内部具有空腔,上表面开设有设备安装孔、维修孔和电缆孔,用于设备和电缆的安装和维修;台面组件2内部设有加强筋,从而保证了台面组件2的强度;
机柜组件3为钢板折弯形成的长方体结构,内部具有空腔,前表面为双开门结构,内部设有加强筋,从而保证了机柜组件3的强度;机柜组件3下端安装有4个减震器6,用于工作台的支撑和减震;
笔记本安装板11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台面组件2的上表面的安装孔内,笔记本电脑4安装在笔记本安装板11上,键盘与工作台1台面齐平;台面组件2内,笔记本安装板11安装孔对应的下表面处开有维修孔,安装维修窗盖;在笔记本电脑4背面对应的台面组件2上表面处开有维修孔,采用阻尼铰链10安装有维护窗盖,方便在笔记本电脑4后端随时可插接密码卡的需求,同时也方便笔记本电脑4背面的电缆维护。
语音终端5嵌入在语音终端安装板12上,将语音终端安装板12直接固定在台面组件2的设备安装孔内。语音终端5需要维修时,将语音终端安装板12直接取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27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遥控器透明窗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钢片补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