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合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2117.9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柿木道夫;柴田修作;福岛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吴羽 |
主分类号: | C08F14/06 | 分类号: | C08F14/06;C08F14/08;C08F2/0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涉及一种使单体聚合的聚合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一种球阀(ball valve),其特征在于在阀体(valve body)与球体之间的空间部分设置着用以使清洗流体进出的入口和出口。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着一种球阀,使球形阀体绕其阀杆(valve stem)旋动而打开或关闭流路。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1-80877号公报(1989年5月30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2-31254号公报(2002年1月31日公开)
实用新型内容
[创作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系树脂的原料的氯乙烯(vinyl chloride)单体或偏二氯乙烯(vinylidene chloride)单体在分子结构上极其富有聚合反应性。因此,在供所述单体通过的球阀中,如果在阀壳(valve casing)与内部的隔离用构造物之间存在间隙,则有成为原料的所述单体渗入并滞留在该间隙中的情况。此时,滞留的单体在短时间内发生聚合反应,而会生成聚合物。而且,在聚合物附着到该间隙中的情况下,有无法操作球阀之虞。因此,以往有无法将球阀用于聚合反应装置的问题。尤其是在使用偏二氯乙烯单体的情况下,聚合物向该间隙的附着明显。
为了防止无法进行阀操作,对聚合反应槽供给原料的配管的阀是使用阀壳与内部的隔离用构造物之间无间隙的隔膜(diaphram)形阀。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使进料(charge)操作自动系统化,与三向阀相比需要成倍数量的隔膜形阀,而且,偏二氯乙烯单体的聚合物会附着在隔膜表面而密闭性变差。而且,由于有设备繁杂化和投资额变大的问题,所以配管的阀操作的自动化推进存在阻碍。因此,进料作业中1批次的阀操作次数需要有140多次,作业量大,成为阀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
另外,隔膜形阀有如下等的问题:昂贵、及由于主体成为玻璃衬里(glass lining)规格而造成发生碎裂的频率高且碎裂的玻璃会混入到制品中的困扰、以及库存管理和购买费增加。
本创作是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对球阀的清洗液的供给自动化的聚合反应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创作的聚合反应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聚合槽,使单体聚合;单体供给配管,对所述聚合槽供给所述单体;球阀,与所述单体供给配管连接,切换是否对所述聚合槽供给所述单体;单体供给单元,与所述单体供给配管连接,经由该单体供给配管和所述球阀而对所述聚合槽供给所述单体;清洗液供给单元,供给清洗所述球阀的清洗液;清洗液供给配管,连接在所述清洗液供给单元和所述球阀,对所述球阀供给所述清洗液;以及第一控制单元,该第一控制单元进行以下控制:在所述单体供给单元对所述聚合槽不供给所述单体时,使所述清洗液供给单元将所述清洗液供给至所述球阀;且所述球阀包括主体部和球体部,所述单体供给配管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清洗液供给配管对所述球阀中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球体部的间隙供给所述清洗液。
单体供给单元经由球阀和单体供给配管而将单体供给至聚合槽。此时,有如下之虞:单体滞留在球阀中的球体部与主体部的间隙中,因该单体进行聚合而产生的聚合物附着到该间隙中。
但是,在本创作中,清洗液供给配管是从清洗液供给单元将清洗液供给至主体部与球体部的间隙,而清洗该间隙。因此,可去除滞留在该间隙中的单体。从清洗液供给单元供给清洗液是在单体供给单元未对聚合槽供给单体时,使用第一控制单元进行。
因此,可提供一种使对球阀的清洗液的供给自动化的聚合反应装置。
在本创作的聚合反应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球体部之间的间隙设置着密封该间隙的密封构件,所述间隙是所述主体部中的与供所述单体通过的部分接触的间隙。
根据所述构成,密封构件是将主体部与球体部的间隙即主体部中的与供单体通过的部分接触的间隙密封。因此,可抑制单体流入到主体部与球体部的间隙。
在本创作的聚合反应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和所述球体部是利用研磨粒的大小为#400的研磨材进行抛光研磨而成。
根据所述构成,与以往的球阀中的主体部的内部和球体部的表面相比,主体部的内部和球体部的表面更光滑。因此,可抑制单体渗入并附着到形成在主体部的内部或球体部的表面的凹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吴羽,未经株式会社吴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21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