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缓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9627.0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林 |
主分类号: | A62B1/14 | 分类号: | A62B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2729 广东省韶关市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缓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向缓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不断推进,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筑用地紧张的问题,但是其也给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如发生火灾或者地震时,在高层居住或办公的人无法及时逃生,有时候甚至采取跳楼逃生这种不理智的过激行为,轻则重伤残废,重则当场身亡。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高楼逃生专用设备,但是多数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容易损坏或缓降效果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双向缓降器,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双向缓降器,包括安全绳、第一制动器、减速器、主杆和第一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安装主杆一端,主杆与第一固定台内端面垂直。所述第一固定台内端面上设有固定环,所述第一制动器为T形,其中部一端穿过固定环安装在固定台上,并在其中部一端的末端设有过孔。所述减速器安装在主杆中部,该减速器中部设有过孔,所述安全绳依次穿过第一制动器和减速器的过孔。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制动器和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二固定台安装主杆另一端,主杆与第二固定台内端面垂直。所述第二固定台内端面上设有固定环,所述第二制动器为T形,其中部端穿过固定环安装在固定台上,并在其中部端的末端设有过孔,所述安全绳穿过第二制动器的过孔。
进一步,所述安全绳两端设置有登山扣。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登山扣固定环、第二登山扣固定环、安全带和登山扣,所述第一登山扣固定环和第二登山扣固定环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外端面,所述安全带展开形状为T形,其三个末端均设置有扣环,至少一个安全带末端扣环上连接有登山扣。
进一步,所述减速器由固定板和三颗固定柱组成,三个固定柱沿着主杆的长度方向,穿过固定板垂直安装在主杆上,两根固定柱之间分别形成过孔。
进一步,所述固定柱为内六角头螺栓,其与主杆通过螺纹配合安装。
进一步,还包括L形辅助挂钩和插销,所述L形辅助挂钩一端设置有登山钩固定孔,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呈直线排排列的通孔,所述插销穿过L形辅助挂钩通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外端面设置有插销固定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巧妙,制作成本低廉,通过对制动器和减速器对安全绳的摩擦力来控制缓降速度的快慢,并可在缓降过程中随时停止或开始缓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缓降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带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制动器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全绳缠绕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双向缓降器,包括安全绳1、第一制动器2、第二制动器3、减速器4、主杆5、第一固定台6、第二固定台7、安全带8、L形辅助挂钩9和插销10。所述第一固定台6和第二固定台7分别安装主杆5两端,主杆5与第一固定台6和第二固定台7内端面垂直。所述第一固定台6内端面上设有两个固定环61,所述第一制动器2为T形,其中部端穿过固定环61安装在第一固定台6上,所述第一制动器2中部端的末端设有过孔21。所述第二固定台7内端面上设有两个固定环71,所述第一制动器3为T形,其中部端穿过固定环71安装在第二固定台7上,所述第二制动器3中部端的末端设有过孔31。所述减速器4安装在主杆5中部,其由固定板42和三颗固定柱41组成,三个固定柱41沿着主杆5的长度方向,穿过固定板42垂直安装在主杆5上,两根固定柱41之间分别形成过孔,所述固定柱41为内六角头螺栓,其与主杆5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所述安全绳1依次穿过第一制动器2的过孔21、减速器4的过孔和第二制动器3的过孔31,所述安全绳1两端设置有登山扣11。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登山扣固定环61、第二登山扣固定环71、安全带8和登山扣81,所述第一登山扣固定环61和第二登山扣固定环71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台6和第二固定台7外端面。请参阅图2,所述安全带8展开形状为T形,其三个末端均设置有安全带扣环82,其中至少一个安全带扣环82上连接有登山扣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林,未经张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96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