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室培养微藻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9420.3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2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邴欣;李计强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R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室 培养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培养微藻的小型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用液体培养基小规模培养微藻的方式主要为摇瓶培养、鼓泡式培养瓶培养或培养柱培养,但都因有明显的缺陷而限制了在实验中的应用。摇瓶培养不能很好地通入CO2等气体;培养瓶培养因液体流动性不足容易造成藻细胞沉底;而培养柱培养因柱子长度达1米以上,占用空间大,不适合进行小空间培养。对于不适合全光照培养的微藻,现有实验室常用的培养装置难以直接适用,实验室通常通过设置光暗周期进行培养,然而这又会导致微藻的生物量积累速率降低。此外,微藻生长周期较长,现有实验室常用的培养装置取样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实验室培养微藻反应器,它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实验室常用培养装置不能很好地通气、流动性差、占用空间大、取样麻烦、不适合全光照培养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实验室培养微藻反应器,主体上端呈圆筒状、下端呈圆锥状,内部设置前方开口的隔光导流筒,隔光导流筒通过两片侧板与主体固定连接,主体上端设置顶盖,顶盖上插入通气管和取样管,并设置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节省空间。长度是同样培养量的气升式光反应柱的1/5,宽度与其相当;宽度是同样培养量的锥形瓶的1/4,长度与其相当。②取样方便。通过取样口直接取样,无需将装置拆开。③气升环流效果好。通过通气和导流筒相结合,实现良好的液体回流。与传统气升环流装置相比,它的导流筒开口使其能适应培养液液面的变化。④能实现全光照培养,提高了培养效率。传统的培养装置在培养不适宜全光照培养的微藻时,需要设置培养箱的光暗周期,以防止微藻受光过度而生长受到抑制。而本实用新型通过隔光的导流筒,配合气升环流,使微藻一直处于快速的明暗交替环境中,即使全光照培养也不会使微藻生长受到抑制。⑤使用方便。本装置是实验室研究使用,方便清洗、拆装。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位置的总体效果图,附图2、3、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内部和下部的拆分结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验室培养微藻反应器主视位置的总体结构,具有上部、下部和内部三部分。
附图4示出了装置的下部分,玻璃材质。其上端1呈圆筒状,顶部有螺纹,可与装置上部分旋紧结合。下端2呈圆锥状,底部烧制成球面,此部分有助于液体回流并在气泡的带动下促进液体上升。
附图2示出了装置的上部分,支撑部件为塑料材质的顶盖3,侧壁内侧有螺纹,与附图4中所示的螺纹对应。顶盖3上有三孔。中间最大的孔插入了玻璃材质通气导管4。左边的孔用透气膜封死,用于平衡内外气压。右边的孔插入了玻璃材质的取样导管5,上端平时用塑料材质的盖子6封死,取样时打开盖子用注射器吸取样品。
附图3示出了位于装置内部的构件。构件主要由玻璃材质的固定片8和导流筒9组成。导流筒9一侧开矩形口,以适应培养液页面的变化,并在外侧镀银,这保证了内部挡光,并将光反射到隔光导流筒9外侧的空间,增加了光利用效率,同时实现培养过程中的快速光暗交替。
将本实用新型灭菌后加入新鲜藻液,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中,恒温全光照培养。根据所培养藻细胞的特殊要求,通过调节通气管4中气体流速来控制反应器内液体环流速度。整个反应器内能形成良好的环流,并配合隔光导流筒9的反光,人工制造了快速交替的光暗周期,从而解除植物的光抑制效应,实现了微藻的全光照条件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邴欣;李计强,未经邴欣;李计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9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