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电立杆作业中校正杆位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8087.4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捷华;陈晓青;胡黎明;卢武东;陈跃明;朱晓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网浙江东阳市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34 | 分类号: | E04H12/34;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电 作业 校正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校正杆位工具,更具体说,它涉及一种带电立杆作业中校正杆位工具。
背景技术
在配网10KV带电立杆作业中,电杆立好后,由于横担、瓷瓶的方向与线路前后电杆的横担、瓷瓶方向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必须要对电杆杆位进行校正,以满足配网运行标准及施工要求,但目前采用的方法费时费力,对绝缘手套、靴等磨损大,安全性差,影响作业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在带电立杆杆位校正过程中对绝缘手套、靴等磨损,提高带电立杆杆位校正的工作效率和减少作业时间的带电立杆作业中校正杆位工具。
这种带电立杆作业中校正杆位工具,包括绝缘棒和设于绝缘棒上端部的顶端固定头,所述的顶端固定头为倒L形,顶端的弧形段为受力支点;顶端固定头上设有与绝缘棒垂直的穿孔,所述穿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为L形,其水平延伸段上设有通孔连接活动扣环,所述活动扣环连接电杆绑扎带。
作为优选:所述顶端固定头嵌于绝缘棒端部并由螺丝于直向固定或嵌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棒下端设有橡胶防滑套手。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端固定头为铝合金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动扣环由三角扣及椭圆形活动扣环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动扣环及连接片采用不锈钢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杆绑扎带采用绝缘绵纶长条带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杠杆省力原理,降低人员劳动强度;2、校正电杆方便、快捷,加快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3、增加了带电作业绝缘防护措施,提高了作业安全性,更有效地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去除电杆绑扎带和活动扣环后视图;
图3是连接片主视图;
图4是连接片右视图;
图5是活动扣环中的三角扣;
图6是活动扣环中的椭圆形活动扣;
附图标记:绝缘棒1、顶端固定头2、电杆绑扎带3、穿孔4、连接片5、活动扣环6、螺栓7、橡胶防滑套手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将结合较佳实施例进行描述,但应知道,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实施例中。相反,本实用新型将涵盖可包含在有附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替换物、改进型和等同物。
参见图1至图6所示,这种带电立杆作业中校正杆位工具,包括绝缘棒1和设于绝缘棒(1)上端部的顶端固定头2,所述的顶端固定头2为倒L形,顶端的弧形段为受力支点;顶端固定头2上设有与绝缘棒1垂直的穿孔4,所述穿孔4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片5,所述连接片5为L形,其水平延伸段上设有通孔连接活动扣环6,所述活动扣环6连接电杆绑扎带3。
绝缘棒1一端装有顶端固定头2,另一端装有橡胶防滑套手8,可同时对10KV带电立杆作业中的所有类型电杆进行校正,根据带电带电作业标准人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规定,及绝缘工具使用的有效长度规定,人体与10千伏带电部位的安全距离应大于0.4米,操作棒有效绝缘长度应大于0.7米,因此本实施例设定绝缘棒1长度为1M。从机械强度和电气特性角度考虑,设定绝缘棒1直径为3CM,以此规格绝缘棒1为主材,对其进行5min工频耐压试验>45kV,满足带电作业绝缘要求,绝缘棒长度取1m左右,承受抗弯耐张力大于600N,满足机械强度要求。
所述的顶端固定头2采用内嵌式螺栓与绝缘棒1连接,整体使用铝合金材料,价格适中,机械强度高且耐腐蚀,安装顶端固定头2时,先将其未端套于绝缘棒1,并旋紧固定,施工时与电杆绑扎带配合使用,省力快捷。
所述的电杆绑扎带3通过活动扣环6与安装在顶端固定头2的连接片5相连。
使用时将电杆绑扎带3套入电杆,拉紧套牢,一人手执橡胶防滑套手8处,另一顶端固定头2处抵住电杆,即可进行电杆复位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网浙江东阳市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网浙江东阳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80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合体涂层材料全自动生产线
- 下一篇:控制搅拌时间的磷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