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回转极板电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5917.8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冯德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埃迪欧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10 | 分类号: | B03C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极板 电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双回转极板电除尘器,属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烟气除尘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燃煤电厂及冶金、化工、煤电、建材行业的除尘设备大多数采用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的主要优点是处理烟气量大、耐高温、除尘效率高、适应范围广、设备阻力低、使用简单可靠中、运行费用低且无二次污染,但也存在着固有的弊端,一是对高比电阻的粉尘的除尘效率低,二是振打吸尘极板所引起的二次扬灰,使电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偏高,使用性能不稳定、不能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有企业就开始在静电除尘器的基础上,将最末一级固定电场改造成回转电场,成为固定电场和一个回转电场组合的移动电极除尘器,部份解决了高比阻粉尘的除尘效率问题,也避免了部份二次扬尘。但当进入回转电场的粉尘浓度过大时,仍然存在除尘效率不高的问题。且进入移动电场的粉尘浓度越高,除尘器排出的粉尘浓度越高。现有的移动电极除尘器由于难以控制进入到最末的回转电场的粉尘浓度,导致难以达到国家粉尘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问题就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控制进入最末一级回转电场的粉尘浓度,使除尘器较为容易地达到粉尘排放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回转极板电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外壳(1),固定电场(2),回转电场(15),灰斗(12),清灰刷(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场(2)设在除尘器靠进气口(13)的前端,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回转电场(15)数量为两个,设在除尘器靠出气口(8)的后端。当除尘器工作时,烟气首先进入固定电场(2),固定电场能将大部份粉尘吸附并清除掉,剩余的少部份粉尘随烟气进入到第一个回转电场(15),回转电场阳极板(4)在电场力的作用和链条的带动下,一边吸尘一边随着连接它两侧的链条(19)沿阳极板回转链环(7)作往复回转运动,当回转到灰斗(12)中清灰刷位置时,已吸附大量粉尘的阳极板(4)被设在灰斗(12)中的清灰刷(10)刷去吸附的粉尘并抖落在灰斗中,这时,被擦干净的阳极板(4)又沿阳极板回转链环(7)开始新的一轮吸尘—清灰往复循环。回转电场(15)的这种工作方式,能够使阳板板(4)经常保持干净,克服固定电场收尘极板易被收集到的粉尘覆盖住而发生的反电晕现象,避免收尘极板收尘能力明显降低的问题。因而能较好地保证通过回转电场出去的烟气粉尘浓度很低。现有技术移动电极除尘器只考虑到采用一个回转电场,通过提高最后一个电场的除尘效率,达到提高除尘器总体除尘效率目的。但由于进入回转电场的气体粉尘浓度也是粉尘能否达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使最后一个电场除尘效率很高,当进入最后一个电场粉尘浓度也很高的情况下,也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粉尘排放标准,只能接近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本实用新型从控制进入最末一个回转电场粉尘浓度入手,采用两个回转电场,相应地减少固定电场设置。第一个回转电场起到一个控制作用,正如现有移动电极除尘器一样,经过一个以上固定电场和一个回转电场后,气体粉尘浓度虽然难以直接达到国家规定的粉尘排放标准,但至少也能达到接近国家粉尘排放标准的水平,这就控制住了进入最末一个回转电场的粉尘浓度。此后,烟气再进入第二个回转电场(16)时,由于进入第二电场浓度低、第二回转电场除尘效率又高,除尘器自然就比较容易地达到粉尘排放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电场由若干组阳极板回转链环(7)构成,灰斗(12)设在阳极板回转链环(7)之下,阳极板回转链环(7)的下部设在在灰斗(12)之中,阳极板回转链环(7)在灰斗(12)之上设置为电场区,灰斗(12)之中设置为非电场区,所述清灰刷(10)设在灰斗(12)中,每两个清灰刷(10)对应布置在阳极板回转链环(7)的阳极板(4)的两面并与阳极板(4)紧密接触。清灰时,由于清灰刷设在非电场区,清下的灰尘不会在下落过程中再被电场区极板重新吸附,影响清灰效率,同时,清除的粉尘落在灰斗里而不是电场区,不会被电场区快速流过的气流大量带走,造成二次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埃迪欧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埃迪欧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59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