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速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2547.2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2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婷;刘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的可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24 | 分类号: | H02K5/12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具体涉及一种减速电机。
背景技术
减速电机是指减速机和电机的集成体,其作为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已被应用于各行各业。
传统的减速电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马达及输出轴,马达驱动设置有蜗杆,蜗杆带动输出轴上的涡轮构成马达与输出轴的联动,以起到降低速度,增加扭矩的作用,当应用于榨汁机、榨油机这种容易出现液体溅射的工作环境时,输出轴的密封性就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外部液体沿着输出轴渗入壳体内,也要保证涡轮上的润滑油脂沿着输出轴泄露至壳体外,而传统的设置于榨汁机的减速电机并没有设置密封圈,致使减速电机的寿命大大降低,实用性也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的减速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马达、蜗杆及从壳体伸出的输出轴,所述的马达驱动蜗杆,所述的蜗杆与输出轴上设置的涡轮相啮合构成马达与输出轴的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环绕输出轴外周面设置有密封圈及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安装槽一,所述的密封圈及安装槽一位于靠近输出轴伸出壳体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圈加强减速电机密封性能,使其应用于榨汁机、榨油机这种容易出现液体溅射的工作环境时,避免液体进入及内部的润滑油脂泄露,保证其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密封圈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的U形的开口沿输出轴轴向朝向壳体内侧,所述的U形内部作为储液槽,所述的U形一侧作为固定部与安装槽一相贴合,另一侧作为密封部与输出轴相贴合,所述的密封部及固定部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的密封部上套设有将密封部压于输出轴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的密封圈内部作为储液槽用于收集壳体内的滚动轴承或者涡轮流向壳体外的润滑油脂,避免其向外部泄露,且U形的结构使其便于安装,无需强行压入安装槽一,通过弹簧将密封部压于输出轴,保证密封部与输出轴相贴合发挥密封部作用,也可将U形开口方向反装,用于加强密封外侧进入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密封部朝向输出轴的端面上设置有缺口作为辅助储液槽,所述的密封部相对输出轴轴向位于辅助储液槽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壳体内外侧进行密封的密封支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辅助储液槽当少量液体从密封支脚内钻入密封圈时,由于液体特性会向辅助储液槽聚集而不是沿着输出轴继续向前移动,使密封性能变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辅助储液槽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的辅助储液槽位于密封部的两侧面为引导液体聚集的引导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形的设置通过引导面最大可能的聚集收集渗入的液体,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部与连接部内设置有加强密封圈强度的加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件可大大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设置于固定部与连接部不影响密封部的弹性,即不影响弹性所带来的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安装槽一设置有用于同时贴合固定部与连接部的直角,所述的加强件为沿固定部与连接部设置的L形金属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金属件配合安装槽一的直角在加强强度的前提下,对密封圈进行定位固定,实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壳体相邻安装槽一设置有滚动轴承及安装滚动轴承的安装槽二,所述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用于卡位滚动轴承的卡位台阶,所述的滚动轴承相对于卡位台阶的另一侧与安装槽二之间压设有加强固定的片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设置滚动轴承,使密封圈安装口变大,便于安装,且容易收集滚动轴承内流出的润滑液,设置片簧配合安装槽二加强滚动轴承的固定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左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的可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的可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25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