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承受高压的直通式隔膜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2114.7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8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郎瑞峰;王晓江;邢继;曲昌明;朱京梅;侯頔;张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7/00 | 分类号: | F1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受 高压 通式 隔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承受高压的直通式隔膜阀。
背景技术
隔膜阀的结构形式与一般阀门大不相同,是一种新型的阀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截断阀,它的启闭件是一块用软质材料制成的隔膜,把阀体内腔与阀盖内腔及驱动部件隔开,现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
隔膜阀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屋式、直流式、截止式、直通式、闸板式和直角式六种,直通式隔膜阀具有结构简单,流阻较小,密封性好(零泄漏),易于安装、性能可靠、价格低廉、方便维护等特点,在核工业、化工、等工艺管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阀门厂可以供核电厂的直通式隔膜阀最大口径为DN100其中核级隔膜阀的通径仅为DN50),均为没有骨架支撑的直通式隔膜阀,这种隔膜阀的缺点是阀瓣行程(通径)不能太大,否则可能会造成启闭困难,隔膜过度拉伸,进而会影响隔膜的使用寿命,因而限制了隔膜阀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承受高压的直通式隔膜阀,提高隔膜的承载能力,增加隔膜阀瓣的行程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承受高压的直通式隔膜阀,包括阀体和设置在阀体上方的阀盖,阀体内腔和阀盖内腔之间设有隔膜,隔膜与阀盖之间还设有用于支撑隔膜的支撑结构。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高压的直通式隔膜阀,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隔膜上方的支撑件I,支撑件I与隔膜之间设有隔膜支撑件I,支撑件I与隔膜支撑件I之间形成上卡槽,隔膜侧端与阀盖之间还设有支撑件II,支撑件II与阀盖之间形成下卡槽,上卡槽与下卡槽之间设有隔膜支撑件II。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隔膜阀增设了支撑结构,通过隔膜支撑件的支撑,隔膜在系统压力下不会过度拉伸,隔膜受到了保护,提高隔膜并的承载能力,通过支撑机构的联动,可以实现阀瓣较大行程,从而实现拓宽隔膜阀的应用范围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承受高压的直通式隔膜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承受高压的直通式隔膜阀的结构示意图,该直通式隔膜阀包括阀体7和设置在阀体7上方的阀盖1,阀体7内腔和阀盖1内腔之间设有隔膜5,隔膜5与阀盖1之间还设有用于支撑隔膜5的支 撑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2、隔膜支撑件3、隔膜支撑件4和支撑件6,支撑件2设置在隔膜5的上方,支撑件2与隔膜5之间设有隔膜支撑件3,支撑件2与隔膜支撑件3之间形成上卡槽,隔膜5的侧端与阀盖1之间还设有支撑件6,支撑件6与阀盖1之间形成下卡槽,隔膜支撑件4设置在上卡槽与下卡槽之间,隔膜支撑件4可以以支撑件2、隔膜支撑件3和支撑件6为支点转动或移动。
其中,支撑结构之外的其它部件是现有的结构,隔膜5本身具有易变形的特点,在内压的作用下,隔膜5会拉伸并贴在阀盖1上,在隔膜阀瓣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隔膜5会被进一步拉抻,这样,由于隔膜的限制,阀瓣行程就不会太大,否则隔膜会很快受损,寿命降低。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套支撑结构,即支撑件2、隔膜支撑件3、隔膜支撑件4和支撑件6,支撑机构在支撑隔膜,防止隔膜在内压的作用下贴在阀盖1上,在阀瓣上下运动过程中此支撑结构中隔膜支撑件4以支撑件2、隔膜支撑件3和支撑件6为支点转动或移动,这样可减小隔膜5的额外拉伸。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2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