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工薄壁零件防震颤的外圆车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1687.8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俞玉明;徐敏;秦晓杰;赵坚伟;郑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B27/02 | 分类号: | B23B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16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薄壁 零件 震颤 车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加工薄壁零件防震颤的外圆车刀。
背景技术
薄壁件、细长轴的加工一直以来就是车床加工的难点和重点。而薄壁长筒形铝合金零件集合了薄壁件与细长轴这两者的特点,对车削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采用一般形式的90°外圆车刀,实际精车薄壁长筒形铝合金零件外圆时,由于薄壁零件的刚性不足,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震颤,而且零件越长,壁厚越薄,就越容易产生震颤,严重时都无法上刀进行切削。震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材料,铝合金硬度低、韧性大、弹性好,在加工时,容易将车削力转移到零件的弹性变形上,从而产生震颤;二是结构,薄壁长筒形零件,自身刚性弱,在车削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产生震颤。
传统上消除车削震颤的方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采用锋利的车刀并以极小的切削用量进行加工,但是在薄壁长筒形铝合金零件的实际车削加工中,只要车刀与零件稍有接触,零件就会产生振动,所以此方法无法达到加工要求;二是采取在零件内部装满填充物(如木屑、泡沫或橡胶),增加零件整体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工,采用此方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加工过程繁琐,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较长薄壁铝合金零件的外圆车削加工,现有的外圆车刀与加工方法无法完成加工任务,同时生产繁琐,加工效率低。总之,生产中亟需一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薄壁长筒形铝合金零件加工震颤的加工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刀具和加工方法加工薄壁长筒形铝合金零件生产过程繁琐,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外圆车刀,应用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刀具,可以解决薄壁长筒形铝合金零件加工震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圆车刀包含主偏角、副偏角、前角、后角和副后角,所述主偏角90O ~95O、副偏角5°~10O、前角15O ~20O、后角5O ~10O和副后角0°。刀具设置90°~95O的主偏角,主要用来降低加工轴类零件时产生的径向力,提高刚度低的细长轴类零件加工时的稳定性;设置5°~10O的副偏角,是为了保证精加工过程中刀具的刚度,并降低粗糙度波峰的高度,从而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设置15°~20O的前角和5O ~10O后角,是为了保证刀具刚度的同时,提高刀具的锋利程度,从而减少车削薄壁长筒形铝合金零件时的震颤;设置0°的副后角,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传统的外圆车刀都是采用正的副后角,在车削过程中仅仅是刀尖点与切削零件进行点接触,而采用0°的副后角,最大的特点是在加工中,副后面与加工零件进行的是面接触,能够抵消切削时产生的径向力,减少零件对刀具的反作用力,起到了很好的防震作用,从而使切削过程趋于平缓,车削顺利,并且容易获得理想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工薄壁零件防震颤的外圆车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薄壁零件加工中出现震颤的问题,从而得到理想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结合附图,根据下文的通过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主旨的描述可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为该车刀前角和后角的放大图;
图1b为车刀副后角的放大图;
图1c为整个车刀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出的利用软爪并配合中心架的装夹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提出的采用副后角为0°的外圆车刀进行薄壁长筒形铝合金零件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1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