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路系统整体带压振动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8296.0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6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霍毅;刘敏;黄铁勇;司会柳;徐铭;吴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系统 整体 振动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系统振动试验装置,特别是从系统角度可以实现弹(箭)体管路系统整体带压振动,更接近真实边界条件,节约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
背景技术
弹(箭)体管路系统由大量的充气、测压管路、传感器、活门等产品组成,充气、测压管路空间形状复杂,一端与传感器或活门连接,一端与动力系统接管嘴连接。主要功能是实现地面对动力系统的充气和测压,并在实际飞行时将动力系统工作压力传递至传感器,为传感器提供压力信号来源,监测动力系统工作情况,是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航天产品高可靠、高质量要求,所有充气、测压管路、活门等产品均需根据实际安装边界、环境条件进行振动试验,以考核产品对弹(箭)体力学环境适应性。以往型号进行管路系统产品力学环境试验时,常用的方法是挑选典型导管,将管路两端接口固定在传感器或试验工装上,单根充工作气体压力进行试验考核。此种方法不能从系统角度考核所有导管、传感器、活门等产品,试验验证不充分,同时需现场根据导管空间走向设计试验工装,试验周期长并且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路系统整体带压振动试验装置,从系统角度实现弹(箭)体充气、测压管路、活门、传感器等产品在真实边界条件下的试验考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路系统整体带压振动试验装置,包括壳体、圆形转接盘、封头、充气嘴;所述的封头包括圆柱筒、顶盖,圆柱筒为中空的圆柱型筒状结构,并通过安装在圆柱筒下方的圆盘与转接盘相连,通过安装在圆柱筒上方的圆盘与顶盖相连;顶盖为一实心长方体结构,通过顶盖下方的圆盘固定安装在圆柱筒上,顶盖均布有三个圆孔,并且三个圆孔内部相连通,用于与外部导管相连;顶盖侧面挖有一圆孔用于和充气嘴焊接;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传感器支架、壳段、活门支架;
壳体、封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圆形转接盘上;充气嘴焊接固定在顶盖上,充气嘴连接外部的地面充气管路,对待测器件进行充压;圆柱筒和顶盖通过螺栓进行螺接;底座与壳段固定连接;传感器支架、活门支架均固定连接在壳段上。
以圆形转接盘的圆心为中心,向圆形转接盘的边缘挖有N个凹槽,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凹槽沿圆形转接盘圆周的截面为T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从系统角度实现了考核弹(箭)体充气、测压管路、传感器、活门等产品对力学环境的适应性,安装边界和振动方式更接近实际产品,提高了产品试验有效性;
2)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挑选管路系统产品单独进行试验的传统方法,实现所有管路系统产品整体振动,提高了产品试验充分性;
3)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管路系统振动试验工装数量,缩短了试验周期,提高了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管路系统整体带压振动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2为封头示意图;
图3为壳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管路系统整体带压振动试验装置,由壳体1、圆形转接盘2、封头3、充气嘴4组成。封头3包括圆柱筒5、顶盖6,壳体1包括底座7、传感器支架8、壳段9、活门支架10。
实际工作时,将待测传感器通过螺栓安装于传感器支架8上,或将待测活门通过螺栓安装于活门支架10上,管路产品一端与顶盖6螺接,一端与活门或传感器连接。将圆形转接盘2与振动台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充气嘴4连接地面充气管路,对管路、活门、传感器等产品进行充压,即可实现管路系统整体带压振动试验。
以圆形转接盘2的圆心为中心,向圆形转接盘2的边缘挖有N个凹槽,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凹槽沿圆形转接盘2圆周的截面为T型,可以调整壳体1、封头3相对位置,便于安装不同空间走向管路产品。壳体1依据管路系统实际安装要求进行设计,布置了传感器支架安装孔、活门安装孔等,便于装配传感器、活门产品。封头3依据发动机测压孔结构要求进行设计,模拟管路另一端连接形式,并且在顶盖6内部将各充气通道打通。在封头3边缘处焊接充气嘴4,便于与地面配气台软管连接进行充压。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8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驱非接触传动立式抽油机
- 下一篇:油管管内清洗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