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钢绞线下料编束台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5891.9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3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郑万鹏;胡立志;雒建奎;王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钢绞线下料编束 台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后张法施工的桥梁工程预应力梁板构件及建筑类大跨度预应力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下料编束台架。
背景技术
桥梁工程及大跨度结构工程采用预应力后张法施工中,预制梁板类(如箱梁、T梁、空心板等)和大跨度构件(如盖梁等)预应力施工时,施工工艺为:梁板或构件预制时预留预应力孔道,混凝土强度达到可进行预应力张拉的强度要求后,进行单股钢绞线下料、进而对多股钢绞线编束(设计要求的钢绞线股数),对编束完成的预应力钢绞线束,进行孔道穿束,然后完成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孔道压浆和端头封锚。
传统的预应力钢绞线下料和编束方法是:在钢筋加工棚硬化的地面上拉尺对钢绞线量距,切割,人工对钢绞线整理编束,然后将编束后的钢绞线人工抬至待穿构件孔道前。这样操作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于单股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绞结形成的,因此,钢绞线的特性注定了其容易弯曲、缠绕、扭麻花和压弹的特点;施作时,单根柔性钢绞线的顺直度主要由人工摆放形成,对“蛇”行弯的消除主要靠人工完成,对准确下料造成影响,下料长度往往大于设计长度,容易造成钢绞线浪费;2、待编束的单股钢绞线受自重影响,往往是平摊在地面上,要按锚具断面孔位编束全靠人工完成,工人操作的工作质量难于保证,整理绑扎过程中,很容易在束内形成缠绕;3、编束完成的钢绞线束运输至待穿构件孔位的过程中,必须靠人工扛、抬,编的束容易散开,且由于运输过程中弯曲、扭转,容易造成束内缠绕;4、在下料、编束和运输过程中,钢绞线与地面直接接触,容易受到尘土、泥、水、油渍等的污染,对钢绞线的预应力耐久性造成影响;5、靠人工下料、编束的作业质量难于保证,且工作强度大、生产效率底。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要求:“宜将一根钢束中的全部预应力筋编束后整体穿入孔道中”、“对钢绞线可以采用穿束机逐根将其穿入孔道内,但应保证其在孔道内不发生相互缠绕”。其实,逐根穿入钢绞线的弊端很明显,容易相互缠绕,且后穿的越难穿,因此一般少用;根据张拉工艺,单束钢绞线整体张拉过程中,实际是每股钢绞线在同时受力张拉,因此对钢绞线的顺直度要求是很高的,否则,容易导致钢绞线受力不均匀,个别钢绞线张拉力不足、伸长量超标、出现断丝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绞线下料编束台架,能使钢绞线准确下料、免受污染、顺利编束(即穿束时均符合孔道内各断面钢绞线位置相对固定以保证钢绞线顺直)、即时孔道穿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应力钢绞线下料编束台架,包括工字钢主体平台、进料钢管、切割机台座、梳行齿、编束器、卡槽和量距标线,工字钢主体平台一端的工字钢槽内焊接有进料钢管,工字钢主体平台一端的侧边焊接有切割机台座,切割机台座上固定有切割机,工字钢主体平台的工字钢槽内每隔两米焊接有一排梳行齿,工字钢主体平台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卡槽内放置有编束器,编束器一侧的工字钢槽内标记有下料量距标线。
所述的进料钢管与切割机台座的距离为50cm。
所述的进料钢管长20cm、直径为10cm。
所述的卡槽距离梳行齿的距离为2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思路清晰,制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下料、编束及后续孔道穿束作业的功能要求。
2、本实用新型形成的台架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最后回收残值率大于97%。
3、提高了钢绞线下料准确性,减少了量距次数,理顺了钢绞线,保证了编束质量。
4、有效的避免了钢绞线及钢绞线束受到污染(保持了钢绞线和钢绞线束的清洁)、钢绞线束难于孔道穿束、钢绞线绕缠及扭麻花、张拉容易出现问题等现象。
5、避免了编束后的人工运输。
6、大幅度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II-II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III-III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编束器的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编束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58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进风栅的进风口栏杆
- 下一篇:一种空调进风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