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端模块供货通用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5529.1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章伟;周超群;吴亮发;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65D19/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端 模块 供货 通用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前端模块供货通用托盘。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和模块化的发展,汽车前端模块化也早已确立了其在汽车行业内的重要地位。汽车前端模块是以前端支架总成为载体,在其上集成整合冷却空调系统、信号和照明系统、车身保护和外观造型结构系统,传感器和驾驶辅助系统及行人保护系统而组成。汽车制造商之所以采用前端块方式组装汽车的三大优点:1)减小整车厂因零部件物流所需的面积;2)降低整车厂生产和管理的复杂度;3)通过专业化生产达到优化集成并减小重量和尺寸误差的目的。
整车厂产能和面积的局限性也决定着要整车厂采用模块化的供货方式。模块化供应商承包前端模块中各个组件的安装、物流和质量管理,并将它及时甚至按正确序列送到整车厂总装线上的指定位置,再由整车厂组装到车身上,这不仅缩简了总装线,减少了所需生产和管理的复杂程度,而且扩大了产能并提高了生产线的灵活度。
模块化供应商是在组装前端模块的同理,是将前端模块装到模块化供货托盘上,然后通过带有倍数链的汽车运输到整车厂的指定位置。因此前端模块模块化托盘是模块化供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端模块供货通用托盘,其是一种设计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的汽车前端模块供货通用托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供货通用托盘,包括底部支架,还包括支撑块、定位块、支柱、托块和支撑凹块,所述底部支架为由数个横梁及纵梁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撑凹块水平纵向的固定于底部支架内侧的中部;所述支撑块有2个,两者对称的固定于支撑凹块的两侧;所述支柱通过螺钉固定于底部支架后侧的端部,所述托块位于支柱的顶部,其一侧通过合页与支柱铰接;所述定位块固定于底部支架中部的横梁上;所述定位块有2个,为“凹”字型结构,两者左右对称的位于横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有2个,两者对称的位于底部支架的两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架采用45号钢制作。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相互铰接的托块与支柱,可以在同一支柱上设置多个托块,使得托盘能够承载运输不同的前端模块,无需对不同的前端模块进行单独的设计制造,有效缩短了制造周期且降低了成本,其操作方便,能实现多产品托盘共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托块与支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前端模块供货通用托盘,包括底部支架1,还包括支撑块2、定位块3、支柱4、托块5和支撑凹块6,底部支架1为由数个横梁及纵梁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支撑凹块6水平纵向的固定于底部支架1一侧的中部;支撑块2有2个,两者对称的固定于支撑凹块6的两侧;支柱4通过螺钉固定于底部支架1另一侧的端部,托块5位于支柱4的顶部,其一侧通过合页与支柱4铰接;定位块3固定于底部支架1中部的横梁上;定位块3有2个,为“凹”字型结构,两者左右对称的位于横梁上;支柱4顶部的四边处可同时设有不同型号的托块5与之铰接,在转运不同的前端模块时,托块5向下旋转至与支柱4平行,将对应型号的托块向上旋转至支柱4的顶部。
支柱4有2个,两者对称的位于底部支架1的两端;底部支架1采用45号钢制作。
前端模块通过前端模块大灯臂放置在模块化工装上;模块化供应商装配时,在模块化装配流水线上,先将前端支架总成放到托块5上,然后再进行散热器等组装件的装配,组装结束后,模块化流水线会将带有托盘的前端模块运送至带有倍数链的卡车上,由卡车送到汽车整车装配线的入口处。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55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模式液路自动切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中水分含量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