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料输送机耐磨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4081.1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8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士伟;焦庆霞;车丽丽;谢丽君;张胡英;林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G11/16 | 分类号: | B65G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料 输送 耐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耐磨损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在骨料输送系统中,因卸料时砂石骨料与钢结构碰撞会有很大噪声,且因常时间工作磨损,卸料部位会不同程度的磨损,造成结构的损坏,需不断更换,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极大浪费。目前为保护主体结构对以前的耐磨损结构常采用增加板厚及采用特殊材料的方式,如增加锰衬板或增加橡胶衬板等提高耐磨性,一般生产砂石料5、6千方后仍需更换,且更换不方便,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骨料卸料部位易磨损、更换频繁且不方便的现象,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耐磨性,成本低廉,维修简单实用的新型耐磨损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产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整个设备由皮带机1、皮带2、带轮3、头罩4、快换卡6、耐磨损板7六大部分组成,其特征是:皮带机1、皮带2、带轮3位于右侧,头罩4位于左侧,耐磨损板7位于头罩4的后面,快换卡6位于耐磨损板7、头罩4中间位置,其中,耐磨损板7由基板8、上挡板9、耐磨槽10、耐磨槽11、耐磨槽12、耐磨槽13、耐磨槽14、耐磨槽15、基板16组成,位于头罩4的后面,基板8与基板16相连,基板16相对于基板8倾斜20°,耐磨槽10、耐磨槽11、耐磨槽12均匀布置在基板8,间距为30mm,耐磨槽13、耐磨槽14、耐磨槽15均匀布置在基板16上,间距为30mm,在头罩4的后面通过快换卡6安装耐磨损板7,当皮带机1工作时,带轮3带动皮带2将砂石骨料5输送到头罩4内,当骨料抛料时,第一次的骨料填至耐磨损板7的沟槽内,形成耐磨层,以后输送的骨料每次抛至耐磨层上,极大减缓了磨损情况及噪声。
耐磨槽10、耐磨槽11、耐磨槽12、耐磨槽13、耐磨槽14、耐磨槽15均由斜板17、角钢18、斜板19组成,其中,斜板17与斜板19位于角钢18的两端,斜板17的与斜板19的上部倾斜角度均为3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耐磨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同时更换方便,极大降低了噪音,通过该型式结构的应用,极大改善了设备的利用率,给厂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皮带机耐磨损结构图
图中:1.皮带机 2.皮带 3.带轮 4.头罩 5.砂石骨料 6.快换卡 7.耐磨损板
图2是耐磨损板图
图中:8.基板1 9.上挡板 10.耐磨槽1 11.耐磨槽2 12. 耐磨槽3 13. 耐磨槽4 14. 耐磨槽5
15. 耐磨槽6 16.基板2
图3是耐磨槽图
图中:17.斜板1 18.角钢 19.斜板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骨料输送机耐磨损结构由皮带机1、皮带2、带轮3、头罩4、快换卡6、耐磨损板7六大部分组成。皮带机1、皮带2、带轮3位于右侧,头罩4位于左侧,耐磨损板7位于头罩4的后面,快换卡6位于耐磨损板7、头罩4中间位置。
骨料输送机耐磨损结构的各部分位置组成:皮带机1、皮带2、带轮3位于右侧,头罩4位于左侧,由基板8、上挡板9、耐磨槽10、耐磨槽11、耐磨槽12、耐磨槽13、耐磨槽14、耐磨槽15、基板16组成的耐磨损板7位于头罩4的后面,快换卡6位于耐磨损板7、头罩4中间位置,由斜板17、角钢18、斜板19组成的六个耐磨槽均匀布置在基板8与基板16上,其中斜板17与斜板19位于角钢18的两端,斜板17与斜板19 上部的倾斜角度均为38°。
下面对骨料输送机耐磨损结构各部分总成的结构和功能分别介绍如下:
1.耐磨损板7由基板8、上挡板9、耐磨槽10、耐磨槽11、耐磨槽12、耐磨槽13、耐磨槽14、耐磨槽15、基板16组成,位于头罩4的后面,其中,基板8与基板16相连,基板16相对于基板8倾斜20°,耐磨槽10、耐磨槽11、耐磨槽12均匀布置在基板8,间距为30mm,耐磨槽13、耐磨槽14、耐磨槽15均匀布置在基板16上,间距为30mm,当骨料从皮带2上抛料时,骨料与耐磨损板7相碰,将骨料引导到出料口,上挡板9位于耐磨损板7的上端,防止抛洒的骨料向上飞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未经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40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