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直接式燃气热风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7841.6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2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聚星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6 | 分类号: | F24H3/06;F24H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41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直接 燃气 热风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热风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自动直接式燃气热风加热炉。
背景技术
燃气热风炉就是采用燃料直接燃烧,经高净化处理形成热风,而和物料直接接触加热干燥或烘烤。燃料经燃烧反应后得到的高温燃烧气体进一步与外界空气接触,混合到某一温度后直接进入干燥室或烘烤房,与被干燥物料相接触,加热、蒸发水分,从而获得干燥产品。
现有的燃气热风锅炉机构不合理,运行成本高,能效低下出风温度不稳定,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维修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燃气热风锅炉机构不合理,运行成本高,能效低下出风温度不稳定以及维修率高的问题,特别提供一种全自动直接式燃气热风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直接式燃气热风加热炉,包括燃烧室和烟气与空气混合室,燃烧室通过燃烧器接口与燃烧器连接,燃烧室一端设有高温烟气出口,高温烟气出口与烟气与空气混合室连通,燃烧室外侧设有循环烟气管道,循环烟气管道通过冷风入口与烟气与空气混合室连通,烟气与空气混合室另一侧设有热空气出口;整个设备外侧设有外保温。
所述的燃烧室包括保温层耐火内胆,保温层耐火内胆外侧设有炉内胆。
所述的烟气与空气混合室包括外胆,外胆内侧设有混合室内保温层,外胆外侧设有炉外胆,烟气与空气混合室的热空气出口处设有后保温层。
天然气经燃烧器点燃后,在燃烧室内充分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燃烧室出口,出来进入烟气与空气混合室,与来自通风机的低温空气,在烟气与空气混合室内进行混合降温。降温后的冷空气由热风出口进入需要加热的系统内。
冷空气在通风机的作用下,沿炉胆的外围切向进入炉内胆外围内,绕炉胆的外壁旋转向前运动,均匀进入烟气与空气混合室内,进行烟气温度调节。经调节好的混合热空气由热空气出口,进入后续干燥设备及煤矿矿井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燃烧炉与混合室为一体结构,布置灵活,适合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采用烟气与空气混合技术,充分利用尾部废烟气参与烟气的温度调节,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又提高热效率。
采用全封闭正压运行方式,炉胆内为正压,结构更加紧凑,外形美观,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燃烧器,2-燃烧器接口,3-燃烧室,4-保温层耐火内胆,5-炉内胆,6-循环烟气管道,7-外保温层,8-冷风入口,9-烟气与空气混合室,10-外胆,11-后保温层,12-热空气出口,13-炉外胆,14-高温烟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直接式燃气热风加热炉,包括燃烧室3和烟气与空气混合室9,燃烧室3通过燃烧器接口2与燃烧器1连接,燃烧室3一端设有高温烟气出口14,高温烟气出口14与烟气与空气混合室9连通,燃烧室3外侧设有循环烟气管道6,循环烟气管道6通过冷风入口8与烟气与空气混合室9连通,烟气与空气混合室9另一侧设有热空气出口12;整个设备外侧设有外保温层7。
所述的燃烧室3包括保温层耐火内胆4,保温层耐火内胆4外侧设有炉内胆5。
所述的烟气与空气混合室9包括外胆10,外胆10内侧设有混合室内保温层,外胆10外侧设有炉外胆13,烟气与空气混合室9的热空气出口12处设有后保温层11。
天然气经燃烧器1点燃后,在燃烧室3内充分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高温烟气出口16,出来进入混合室9,与来自通风机的低温空气6,在混合室9内进行混合降温。降温后的冷空气由热风出口12进入需要加热的系统内。
冷空气在通风机的作用下,沿炉内胆5的外围切向进入炉胆外围6内,绕炉胆的外壁6旋转向前运动,经空气均布装置器均匀进入混合室9内,进行烟气温度调节。经调节好的混合热空气由热空气出口12,进入后续干燥设备及煤矿矿井内。
本实用新型燃料为柴油、天然气、瓦斯气,城市煤气等燃料,可适用于与各种干燥设备及煤矿矿山井下送热风配套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聚星锅炉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新聚星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7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