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桁架式深水抗风浪网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7813.4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0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启新;刘成文;芦新春;陆波;张德胜;潘元潮;于飞;戴雁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桁架 深水 风浪 网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水养殖技术装备,特别是一种桁架式深水抗风浪网箱。
背景技术
深水网箱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新型海洋设施养殖装备,相对于传统网箱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科技属性。深水网箱一般距海岸线较远,海上风浪较大,一方面,由HDPE网衣张紧形成的箱体柔性大,在海流作用下极易变形造成容积损失,直接影响网箱的鱼类放养密度;另一方面,网箱浮架系统、网衣系统是整个网箱系统的主要受力部件,结构整体强度不高,长期受风浪引起的疲劳作用,受力与变形非常复杂,极易造成破损。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近海养殖的设施化和工程化水平不高,养殖生产基本处于低技术水平的数量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国拥有海水养殖网箱100多万箱,但养殖设施简陋、装备水平落后,无法抵御较大风浪和较恶劣的海况条件。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风暴潮和台风等灾害事故给近海养殖造成的损失均达百亿元以上,养殖生产仍处于“靠天吃饭”。因此,提高网箱的抗风浪性能与强度是我国深水网箱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刚性好、应力分布均匀、耐变形,适宜较大风浪和恶劣海况条件的桁架式深水抗风浪网箱。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桁架式深水抗风浪网箱,设有网箱本体和装在网箱本体内的网衣,所述网箱本体包括浮在水面上的双环浮力管,在双环浮力管的上方设有扶手管,在双环浮力管的下方设有张网管,在张网管上设有配重装置,其特点是:在张网管与双环浮力管之间设有若干圈相互平行设置的中间支撑环,在双环浮力管和张网管上均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单向管箍,在每个中间支撑环上均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双向管箍,设置在双环浮力管上的单向管箍通过上斜拉杆与相邻中间支撑环上最靠近的双向管箍相连,设置在张网管上的单向管箍通过下斜拉杆与相邻中间支撑环上最靠近的双向管箍相连,设置在相邻中间支撑环上的双向管箍通过中间斜拉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相邻上斜拉杆之间夹角、相邻下斜拉杆之间夹角和相邻中间斜拉杆之间夹角均为25°-30°。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单向管箍包括圆环形箍体,圆环形箍体的接合处通过销轴Ⅰ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双向管 箍由两个半圆形箍体对接构成,在半圆形箍体的对接处通过销轴Ⅱ固定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在张网管与双环浮力管之间的若干中间支撑环,减小了各层之间的间距,使得网箱本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利用设置在双环浮力管与相邻中间支撑环之间的上斜拉杆、设置在张网管与相邻中间支撑环之间的下斜拉杆和设置在中间支撑环之间的中间斜拉杆,使网箱本体的外壁形成圆筒状桁架式结构,增加网箱系统强度与刚性,提高网箱抗风浪、抗变形能力。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海水养殖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大幅提升了鱼种的养殖产量,推动了我国海洋与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且深水网箱安装固泊在远离海岸的开放、半开放海域,在充分利用海洋国土获得高养殖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了近海和浅海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Ⅰ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Ⅱ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未经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7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