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逆变器安装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5813.0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曲娥;李永红;胡孔红;陶高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2S4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器 安装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H交流电H的变压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各种办公设备和生活电器中。
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逆变器除了应用于电站,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屋顶的电池板。而逆变器的传统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利用电池板1的安装架2,将用于固定逆变器本体3的挂板4固定于安装架2上,然后将逆变器本体3竖直安装于挂板4上,并置于电池板1的下方。这种安装方式要求:
(1)电池板1的下方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如果电池板1在屋顶或者在电池板1安装较矮的场合,上述安装方式就无法使用;
(2)电池板1上的安装架2需要根据挂板4的开孔尺寸来组装和打孔,由于一般现场安装时工具和材料都是比较缺少的,因此,上述安装方式可能会给现场工作带来麻烦。
目前,对于屋顶上使用的电池板,为了减轻设备重量,电池板的安装架很矮,甚至没有安装架;此外,有的电站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电池板也会贴近地面安装。从而导致在上述情形下逆变器的安装不能实现。
因此,如何令逆变器的安装方式适应多种情形下的实际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安装组件,可以将逆变器本体落地安装,以令逆变器的安装方式适应多种情形下的实际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逆变器安装组件,包括逆变器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逆变器本体将其落地安装的底座,所述底座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底面的两端,且与所述逆变器本体固连,还包括与所述底面固连的垫脚,所述底座用于安装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安装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垫脚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垫脚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且与其固连。
优选地,在上述逆变器安装组件中,所述底座为方形钢管,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方形钢管的一个侧壁上。
优选地,在上述逆变器安装组件中,所述垫脚为梯形块,所述梯形块面积较大的下端面与所述底面固连,所述梯形块面积较小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定位孔内。
优选地,在上述逆变器安装组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背面固连。
优选地,在上述逆变器安装组件中,所述底座包括两个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背面的两端。
优选地,在上述逆变器安装组件中,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且与其固连。
优选地,在上述逆变器安装组件中,所述背面上设置有异型孔和螺孔,所述底座通过T型钉与所述异型孔连接,且通过普通螺钉与所述螺孔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逆变器安装组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安装组件中,底座用于支撑逆变器本体并将其落地安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挂接方式安装逆变器的弊端,令逆变器在各种情形下都可实现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逆变器的传统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逆变器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方型钢管底座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方型钢管底座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方型钢管底座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方型钢管底座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垫脚的右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垫脚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垫脚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逆变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逆变器安装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5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向激光薄膜内部缺陷的溯源性损伤阈值测量方法
- 下一篇: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