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落书吹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5737.3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7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黄长乐;汪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9/00 | 分类号: | B65H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08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气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书吹气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搭页机中的落书吹气机构。
背景技术
搭页机中书帖在从前后打开轴上落下时以及从前后打开轴上打开时,都必须有吹气机构来保证其下帖的稳定性。现有的搭页机中,仅设有书贴从前后打开轴上打开时的吹气机构,也就是通过吹气管来使书帖分开,使其稳定下落至落书杆上,保证下帖的稳定性。但是,现有的吹气管采用的气源是气泵,气泵的气压小,而且吹气管一直处于吹气状态,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书吹气机构,该落书吹气机构在书贴下落及打开时均能对其进行吹气,以保证下贴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对称设置在落书杆上方两侧的第一、第二固定杆,所述的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一吹气架,第一吹气架上设有第一吹气孔,所述的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第二吹气架,第二吹气架上设有第二吹气孔,第一、第二吹气孔的吹气方向指向书帖下落时的侧面,所述的第一、第二吹气架的下方还设有吹气管,所述的第一、第二吹气架以及吹气管分别与气源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吹气架以及吹气管分别通过调压阀与气源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调压阀为一进二出调压阀,包括进口与第一、第二出口,所述的进口与空压机相连,所述的第一、第二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第二机孔阀相连,所述的第一机孔阀通过管道与吹气管相连,所述的第二机孔阀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第二吹气架相连,所述的第一机孔阀与吹气管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机孔阀上设有控制第一机孔阀通断的第一凸轮,所述的第二机孔阀上设有控制第二机孔阀通断的第二凸轮。
本实用新型的吹气管为可弯折的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的气源为空压机。
本实用新型的调压阀上设有调节空压机气压的控制旋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杆上设有2个第一吹气架,所述的第二固定杆上设有2个第二吹气架,第一、第二吹气架在第一、第二固定杆上的位置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为快插管。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书帖从前后打开轴上落下时,可以通过第一、第二吹气架来加速书帖下落,在书帖从前后打开轴上打开时,通过吹气管来使书帖分开,通过打开和下落过程中对书帖的吹气来保证下帖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落书吹气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落书杆110上方两侧的第一、第二固定杆1、2,第一固定杆1上设有第一吹气架3,第一吹气架3上设有第一吹气孔31,第二固定杆2上设有第二吹气架4,第二吹气架4上设有第二吹气孔41,第一、第二吹气孔31、41的吹气方向指向书帖下落时的侧面,第一、第二吹气架3、4的下方还设有吹气管5,第一、第二吹气架3、4以及吹气管5分别与气源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第二吹气架3、4以及吹气管5分别通过调压阀6与气源相连。
进一步的,吹气管5为可弯折的波纹管,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书帖调整吹气管的吹气方向,以达到更好的下帖效果。
更进一步的,调压阀6为一进二出调压阀,包括进口61与第一、第二出口62、63,进口61与空压机相连,第一、第二出口62、63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第二机孔阀7、8相连,第一机孔阀7通过管道与吹气管5相连,第二机孔阀8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第二吹气架3、4相连,第一机孔阀7与吹气管5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球阀9。吹气管5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球阀9来关闭。
更进一步的,气源为空压机。空压机的气量大,可以避免以前采用气泵时气压不足的缺陷,使书帖下贴的稳定性更强。
更进一步的,调压阀6上设有调节空压机气压的控制旋钮64。控制旋钮64可以方便调节气压的大小。
优选的,第一固定杆1上设有2个第一吹气架3,第二固定杆1上设有2个第二吹气架4,第一、第二吹气架3、4在第一、第二固定杆1、2上的位置可调。第一、第二吹气架在第一、第二固定杆上的位置可调整,可以根据书帖的大小进行具体调整,使书帖下帖时的稳定性处于最佳效果。
优选的,管道为快插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5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芯线生产线的牵引装置
- 下一篇:纸张抚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