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4311.6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翟鹏辉;樊蓓莉;王婉清;郭宏凯;谭德远;高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垂直 人工 湿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现早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其对污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氮和磷具有良好的去除功能和作用。并且,人工湿地处理的对象广泛,例如生活污水、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等。
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人工湿地的运行过程也往往存在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
(1)湿地基质表层易堵塞;
(2)有限的人工湿地基质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易饱和;
(3)基质单一。
因此,寻求一种能够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新型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来治理河流污染已刻不容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有效解决湿地基质表层堵塞问题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至少三级串联并逐级水平降低的第一垂直流处理池、第二垂直流处理池和第三垂直流处理池,所述第一垂直流处理池与第二垂直流处理池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垂直流处理池上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垂直流处理池上部的入水口相连通;其中,每个垂直流处理池均包括距离地表0~20cm的生态滤层、位于所述生态滤层下方的吸附层及底部碎石层,所述生态滤层包括园林废弃物堆肥产品、当地土壤或客土以及水生植物的混合物优选地,相邻的垂直流处理池之间设有隔离层。
优选地,在所述生态滤层中,将园林废弃物堆肥产品与当地土壤或客土按照体积比20:1~10:1混合后附于每级垂直流处理池表层0~20cm中,并在地表按照每方5~20条的投放量加入环带清晰、反应灵敏的赤子爱胜蚓。
优选地,所述第一垂直流处理池为内部流体流动方向向下的下行池,所述第二垂直流处理池为内部流体流动方向向上的上行池,所述第三垂直流处理池为内部流体流动方向向下的下行池,且所述第二垂直流处理池的出水口比第一垂直流处理池的进水口低0.1~0.3m。
优选地,所述吸附层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沸石层和粉煤灰层。
优选地,在人工湿地系统的底部设有防渗层。
优选地,所述吸附层和防渗层之间设有碎石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垂直流处理池与第二垂直流处理池之间的隔离层与所述碎石层相连接或至少部分位于碎石层中。
优选地,在第一垂直流处理池、第二垂直流处理池和第三垂直流处理池中,所述沸石层和粉煤灰层的厚度分别依次降低。
优选地,在三级串联的垂直流处理池中,所述碎石层的厚度相同,且第三垂直流处理池的出水口位于碎石层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生态滤层可以有效地解决湿地基质表层堵塞问题,滞留与分解污水中的颗粒状有机物污染物,显著增加湿地系统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脲酶的数量及活性;基质床采用两种高性能填料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和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4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栅除渣台
- 下一篇:厢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