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3534.0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体非 融合 棘突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脊椎固定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治疗脊椎病变或损伤时,一般都采用脊椎固定装置对脊椎进行固定手术,或者用人工椎体作为替代物进行手术。
常用的脊椎固定装置由纵向杆和椎弓根钉构成,纵向杆和椎弓根钉的连接固定对手术效果和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纵向杆和椎弓根钉的连接固定都是通过旋紧螺钉的紧固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操作不够方便,而且压紧螺钉时容易将椎弓根钉的螺钉头撑开脱出,造成手术失败。如要避免椎弓根钉螺钉头在压紧螺钉时滑脱,不仅要提高其制造材料要求,在尺寸上还必须具有一定高度,这样会增大椎弓根钉在人体内所占用的空间,影响手术质量,增加病人痛苦。
人工椎体替代物的材料各异, 有异体骨、陶瓷、金属等,其中异体骨存在来源有限、免疫排斥反应等缺陷,陶瓷类在体内易碎和易被疲劳破坏,而钛合金既能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又与人体的弹性模量比较接近。部分人工椎体虽然具有能恢复椎体高度的可调性,但最大的缺点是彻底去除了手术部位椎体的活动性。显然传统人工椎体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术后椎体活动性的稳定性不够、与上下椎体早期结合强度低等,其并发症是易导致植入物移位甚至脱出、手术部位脊柱运动功能受限、邻近节段的脊柱由于代偿性地过度活动带来的一系列负荷增加、退变加速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术创伤小、术后椎体活动性较强、稳定性好、不容易移位和脱出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椎体前部、椎体中间部和椎体后部组成,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均为U形凹槽结构,两者的U形凹槽开口方向相反;椎体中间部呈S形结构,该S形的上端位于椎体前部U形凹槽的底部,该S形的下端位于椎体后部U形凹槽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U形凹槽的侧壁的内外侧设有若干外凸的三角齿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对螺钉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椎体中间部在靠近椎体前部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椎体中间部在靠近椎体后部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的椎体中间部采用S形结构,纵向上有弹性,可以压缩,有利于非融合椎体植入人体内;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内外侧均设有外凸的三角齿形,用于帮助该非融合椎体固定于人体中,不易移位和脱落;椎体中间部在靠近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处均设有外凸的倒钩齿形,用于有效阻止该非融合椎体在脊柱中移动;使用该非融合椎体可大大减少手术的创伤面,简化操作流程,术后椎体活动性的稳定性非常好,不容易移位和脱出,同时可有效改善对邻近节段负荷增加、退变加速等并发症的影响,为椎体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由钛合金材料制成,其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椎体前1、椎体中间部2和椎体后部3组成。椎体前部1和椎体后部2的结构相同,均为U形凹槽结构,两者的U形凹槽开口方向相反。椎体中间部2呈S形结构,该S形的上端位于椎体前部1 U形凹槽的底部,该S形的下端位于椎体后部3 U形凹槽的底部;由于S形结构之间留有间隙,使得该非融合椎体纵向上有弹性,可以压缩,有利于非融合椎体植入人体内。
在椎体前部1和椎体后部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对螺钉孔4,用于螺钉的固定。
椎体前部1和椎体后部2 U形凹槽的侧壁的内外侧均设有若干外凸的三角齿形5,用于帮助该非融合椎体固定于人体中,不易移位和脱落。
椎体中间部2在靠近椎体前部1 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6,椎体中间部2在靠近椎体后部3 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6,用于有效阻止该非融合椎体在脊柱中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3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水管安装方便的冲厕水箱
- 下一篇:厨房除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