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车架组焊夹具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2764.5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1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代常建;汪斌;何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5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车架 夹具 压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摩托车车架焊接零部件进行压紧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车架的焊接多采用先分别焊接前段和后段,再将前段和后段组焊在一起的工艺流程。为了确保车架尺寸满足产品要求,必须用焊接夹具对前段和后段进行定位并压紧后方可实施焊接。车架组焊夹具对后段的压紧通常采用的压紧机构有手动压紧机构、螺旋压紧机构、杠杆-铰链压紧机构、快夹压紧机构、中置式气缸压紧机构、旋转气缸压紧机构。
其中,所述手动压紧机构,是以人力为动力源,通过手柄或脚踏板,靠人工操作的机构。它结构简单,工作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只在单件和小批量焊接生产中应用。所述螺旋压紧机构是以螺旋副扩力,直接或间接夹紧焊件的压紧机构,需要反复地拧紧和松开螺纹杆,工作效率低,只在单件和小批量焊接生产中应用。所述杠杆-铰链压紧机构是由杠杆、铰链板及支座相互铰接而成的复合压紧机构,车架组焊时需要同时压紧工件的左右部位,该机构压紧臂较长,打开的角度有限,焊接后取件不方便。所述快夹压紧机构是采用快速压夹对工件进行压紧的压紧机构,因考虑到对左右工件同时压紧,压紧臂较长,压紧力较小,且快速夹的使用寿命较短。所述中置式气缸压紧机构是在工件的中间部位安装一个竖直向下的气缸,利用气缸的拉力使压块将工件压紧。该机构需要操作者用手将压块安放在气缸的活塞杆与工件之间再压紧,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所述旋转气缸压紧机构是由旋转气缸和压紧块组合成的压紧机构,因压紧臂较长,气缸活塞杆受到的扭力较大,导致气缸使用寿命较短,维护成本较高。
所以,常用的摩托车车架后段压紧机构使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且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急需要一种高效、可靠、低成本、使用安全的压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常用压紧机构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对摩托车车架后段压紧定位且更可靠、更安全、更快捷、更经济的摩托车车架组焊夹具压紧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车架组焊夹具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方的竖条形的支承座和固定位于支承座上方的横条形的工件定位座,工件定位座上表面排列设置有两个工件定位块,工件定位块安装在工件定位槽内且上表面用于对工件定位,所述工件定位槽同侧的工件定位座上各设置有一个竖向通孔,竖向通孔内可活动地贯穿设置有一个压紧块,压紧块上部为往工件定位块方向弯曲的弯曲部且用于实现对工件的压紧,压紧块中部通过水平设置的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工件定位座上,压紧块下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个横向设置于工件定位座下方的支架上,支架一端穿过支承座上的让孔和一横向设置的气缸的伸缩臂连接,气缸通过气缸座安装固定在工件定位座上。
具体地说,其中气缸远离伸缩臂的一端可以通过转动轴连接到气缸座上;支架通过连接销和气缸的伸缩臂连接;其中气缸、转动轴和气缸座构成推力机构,气缸的伸缩臂、连接销和支架构成传力连接臂,工件定位座和工件定位块构成工件定位机构,压紧块和旋转轴构成压紧臂,各部分结构配合实现对工件的压紧。
上述方案中,压紧臂(即所述压紧块)用于同时对左右工件进行压紧和打开;其中,所述工件定位机构,包括工件定位座和工件定位块,为了增加定位机构的使用寿命,工件定位块采用合金材料,应作淬火处理;所述传力连接臂中通过支架的横向运动将力传至于压紧臂。通过改变气缸的行程可改变压紧臂的打开角度;所述压紧块位于工件定位座中间,两个压紧块从工件的一侧对左右工件同时进行压紧,压紧臂可根据空间的大小以及工件的形状设计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车架前、后段进行装配,打开气阀,气缸活塞杆退回,拉动连接杆(即所述伸缩臂)和传力支架向后运动,带动压紧臂绕旋转轴转动,压紧臂将工件压紧在工件定位块上。当焊接作业完成后,转动气阀,气缸活塞杆推出,传力机构使压紧臂打开,便于工件卸件。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压紧方式,将压紧机构设置在工件的下方,合理的利用了工件中间部位的空隙,结构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2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