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锁紧机构的装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0278.X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3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曹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东华 |
主分类号: | B42B5/02 | 分类号: | B4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机构 装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订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锁紧机构的装订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压铆装订机用于装订文件,装订设置有上压头,用于压紧待装订文件,压铆装订机设置有锁紧装置,在钻孔和压铆时锁紧上压头,方便钻孔和压铆,完成装订作业后,锁紧装置解锁,释放上压头,上压头复位。然后,现有技术的锁紧装置结构有三种技术方案,第一种,通过单独的电机或动力机构和控制装置来控制锁紧装置,第二种,通过使用者手工控制锁紧装置,第三种,通过连动机构控制锁紧装置,第三种的使用最为广泛,如中国专利号为“201120216372.X”、专利名称为“文档装订机中上压头锁紧机构中用的锁紧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中国专利号为“201120216175.8”、专利名称为“装订机上压头锁紧装置的复位机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示,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锁紧机构的装订机,它结构简单,部件少,成本低,实现上压头的自动上锁、自动解锁和自动复位,动作稳定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锁紧机构的装订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钻孔机构、导向柱和上压头,导向柱固定于机架,钻孔机构和上压头分别滑动套设于导向柱,驱动机构连接钻孔机构,上压头底部固定有一锁紧棒,机架设置有一能够摆动的锁块,锁块开设有供锁紧棒插入的锁孔,锁块一侧连接用于迫使锁块锁紧插入到锁孔中的锁紧棒的弹性装置,在钻孔机构下行钻孔时钻孔机构推动上压头下行,锁块锁紧上压头的锁紧棒,机架设置有解锁棒,钻孔机构设置有触发机构,解锁棒下端抵顶于锁块,解锁棒上设置有一用于使上压头解锁而向上复位的触发部,在压铆作业完成后钻孔机构复位的过程中钻孔机构的锁发机构触动触发部、解锁棒驱动锁块释放锁紧棒而解除锁块的锁紧状态、上压头复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触发部设置在钻孔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所处位置的上方,且处于在钻孔机构向上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的下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钻孔电机和滑套,滑套滑动套设于导向柱,钻孔电机固定于滑套,滑套一侧固定有触锁板,解锁板开设有用于驱动触发部向下移动的通孔,解锁棒穿过解锁板的通孔,触发部设置在钻孔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触锁板所处位置的上方,且处于在钻孔机构向上移动时触锁板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的下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用于驱动上压头向上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设置于上压头的下方,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抵顶于上压头的底部、下端抵顶于机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在钻孔机构从低于触发部的位置向上移动的复位过程中解锁板的通孔向上穿过触发部、解锁棒不解除锁块的锁紧状态;在钻孔机构从高于触发部的位置向下移动到初始位置的复位过程中解锁板的通孔的孔边缘抵顶触发部而迫使解锁棒向下移动解除锁块的锁紧状态、由第一复位弹簧驱动的上压头向上复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触发部的形状为附着在解锁棒的棒体外围的旋转体形状,触发部的最大外径略小于通孔的内径,所述触发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形状近似于锥形或梭子形状,触发部的上端部的外径由上向下逐渐变大,触发部的下端部的外径由上向下逐渐收缩变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的中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一安装板,顶部的安装板开设有活动孔,中部的安装板开设有限位孔,锁块设置于中部的安装板的下方,解锁棒的上端部穿过顶部的安装板的活动孔,解锁棒的下端部穿过中部的安装板的限位孔而抵顶在锁块之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顶部的安装板开设有一用于收纳解锁棒的收纳槽,收纳槽穿透机架顶部的安装板,收纳槽连通活动孔,收纳槽位于活动孔的一侧,机架顶部的安装板设置有一用于将解锁棒拉到一侧而使触发部偏离通孔的中心位置的收纳槽内的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解锁棒,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顶部的安装板或固定在顶部的安装板的连接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解锁板的通孔的一侧开设有一用于收纳解锁棒的辅助槽,辅助槽的朝向通孔的一侧连通所述通孔,辅助槽的宽度略大于解锁棒的直径而小于通孔的直径,辅助槽的下端不穿透解锁板,辅助槽的底部连通一锥形空腔,锥形空腔的底面直径大于辅助槽的宽度,形成在辅助槽的下方的锥形空腔的内壁面形成一力学摩擦曲面,在触发部向上穿过通孔的过程中触发部的上端部的弧形面与锥形空腔的力学摩擦曲面形成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东华,未经曹东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02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器装置
- 下一篇:用于先进等离子体离子能量处理系统的晶圆吸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