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加热水壶的自动出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9439.3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7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盛保温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李平 |
地址: | 2016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水壶 自动 出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保温容器,特别涉及一种电加热水壶的自动出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出水的电加热水壶的出水方式均在是在内胆底部装有马达,利用马达将开水抽到出水口,实现自动出水。此结构虽然简单,但马达容易坏,而且当开水不停的进入马达,马达的温度会不停的升高,当电机内的磁铁到100度以上后,磁铁的磁性会减弱,从而马达转数下降,这样就会出现当要取水比较多时,取到后面出水会很小,有时还会出不出水的情况。所以此结构相比之下,使用寿命低,一旦马达损坏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加热水壶的自动出水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按揿上盖顶部的揿盖,使气囊上部的进气孔密封,并将气囊中的空气通过下部的出气孔压入全密封的内胆中,内胆中受压后,将内胆中的开水通过内胆底部的联接管及单向阀输送到出水口。当揿盖的力消失后,内胆中的压力也被消除,单向阀中的阀珠利用自重将联接管密封,气囊通过自身的张力和锥形压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储存下一次出水所需要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包括:筒身、上盖、内胆、气囊、单向阀、联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设有肩组件,上盖中心位置设有揿盖,揿盖下设有气囊,气囊顶部设有气囊盖板,揿盖与气囊盖板相抵,气囊内设有锥形压簧,气囊顶部中心位置设有进气孔,气囊下部中心位置设有出气孔,筒身内装有联接管,联接管的底端与内胆底部连接,联接管的顶端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与筒身上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上盖内设有一内盖,内盖下部设有一盖板,盖板周边设有外盖密封圈,内胆的口部设有一内胆密封圈。
所述气囊顶部进气孔上设有一气囊活动顶,气囊活动顶内设有一圈气囊上密封圈,气囊下部的出气孔与内盖之间设有一圈气囊下密封圈。
所述单向阀阀体内设有一阀珠,阀珠依靠自重压装在阀体的锥形进水口上,单向阀的顶部设有一单向阀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出水结构不易损坏,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上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身,2内胆,3肩组件,4内胆密封圈,5外盖密封圈,6盖板,7气囊下密封圈,8上盖,9内盖,10气囊盖板,11气囊,12揿盖,13气囊上密封圈,14气囊活动顶,15锥形压簧,16出水口弯头,17单向阀盖,18单向阀,19阀珠,20联接管,21水位玻璃管,23底部联接弯头,A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图1,上盖8内设有肩组件3,上盖8中心位置设有揿盖12,揿盖12下设有气囊11,气囊11顶部设有气囊盖板10,揿盖12与气囊盖板10相抵,气囊11内设有锥形压簧15,气囊11顶部中心位置设有进气孔,气囊11下部中心位置设有出气孔。气囊11顶部进气孔上设有一气囊活动顶14,气囊活动顶14内设有一圈气囊上密封圈13,气囊11下部的出气孔与内盖9之间设有一圈气囊下密封圈7。上盖8内设有一内盖9,内盖9下部设有一盖板6,盖板6周边设有外盖密封圈5,内胆2的口部设有一内胆密封圈4。筒身1内装有联接管20,联接管20的底端与内胆2底部连接,联接管20的顶端设有单向阀18,单向阀18与筒身1上的出水口连接。单向阀18阀体内设有一阀珠19,阀珠19依靠自重压装在阀体的锥形进水口上,单向阀18的顶部设有一单向阀盖17。
当按揿电加热水壶的揿盖12,揿盖12下行,气囊盖板10下行,带动气囊11上密封圈13也一起下行,下行到一定位置时,气囊11上口开始密封,继续下行将气囊11中的空气通过下部的出气孔压入全密封的内胆2中,内胆2中受压后,将内胆2中的水通过内胆底部的联接头25,经过水位玻璃管21、联接管20至顶端的单向阀18,当内胆2受时水压会将阀珠19抬起来,单向阀盖17打开,从而水通过单向阀18引到筒身1上部的出水口弯头16。
当揿盖12的压力取消后,内胆2中的压力消除后单向阀18中的阀珠19利用自重压在阀体的锥形进水口上,同时单向阀盖17落下,将联接管20密封。气囊11通过自身的张力和锥形压簧15的作用下也开始复位,从而储存下一次出水所需要的空气。揿盖12在气囊11的作用下回到原位,就这样完成一次取水的动作。
参见图2,图2是本实施例的上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盖板6的尾部与肩组件3通过转轴A联接,当将冷水倒入内胆2中时,可将上盖打开。当要加热水时,上盖关闭,内盖9上的内胆密封圈4达到密封保温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盛保温容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盛保温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9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