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组传送网接入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8941.2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冯智伟;劳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组 传送 接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传输领域,尤其涉及设备箱技术,特别是一种分组传送网接入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运营商已经开始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全业务意味着融合,IP化是融合的基础。ALL IP已成为当今业务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传统业务IP化的同时,天生具有IP血统的新业务蓬勃发展起来,而当前传输网和传统数据网络受其技术体制限制,已越来越成为业务、网络IP 化发展的掣肘,于是,分组传送网(PTN)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目前通信运营商已经开启了PTN传输接入网的建设工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实际问题。许多中心城区机房面积狭小,既有设备已占据大量空间。而现在的PTN设备安装需要分开安装PTN架,整流架,蓄电池。许多机房无法满足建设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组传送网接入箱,所述的这种分组传送网接入箱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分组传送网PTN接入箱没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无法满足机房建设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分组传送网接入箱,包括机箱外壳和箱门,所述的箱门通过转轴与机箱外壳可转动连接,其中机箱外壳内包括动力区和设备区,所述的动力区中设置有配电模块、蓄电池、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所述的设备区内设置有分组传送网设备,机箱外壳的顶板中设置有电源线进线孔,机箱外壳的底板中设置有光纤进线孔和弱电进线孔,电源线从所述的电源线进线孔进入机箱外壳、并与所述的配电模块和分组传送网设备的电源接口相连接,光纤从所述的光纤进线孔进入进入机箱外壳并与所述的分组传送网设备相连接,弱电进线从所述的弱电进线孔进入机箱外壳,机箱外壳顶板处设置有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组传送网接入箱采用挂墙方式安装,采用螺栓将机箱外壳固定于墙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箱外壳中部设有隔离板,所述的配电模块和蓄电池设于所述的隔离板上,所述的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设于所述的箱门中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箱外壳内部靠底端通过转动的搁板,所述的分组传送网设备设于所述的搁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搁板通过铰链与所述的机箱外壳背板下部连接,所述的搁板转动角度为60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箱外壳的两侧板设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分组传送网接入箱中采用一个接入箱容纳通信机房的各个模块,并且将强电、弱电和光纤进线分离,整个接入箱结构紧凑,便与容纳通信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组传送网接入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箱门打开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箱门关闭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箱门关闭时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箱门关闭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组传送网接入箱,其中,其包括机箱外壳1和箱门2,所述的箱门2通过转轴与机箱外壳1可转动连接,配电模块3、整流模块4、蓄电池5、分组传送网设备6和监控模块7安装在所述的接入箱体内,所述的接入箱内部空间分为动力区和设备区两部部分,其上半部分为动力区、下半部分为设备区,所述的动力区包括配电模块3、蓄电池5和整流模块4与监控模块7,所述的分组传送网设备6设于所述的设备区内,所述的机箱外壳的顶板设有电源线进线孔8,机箱外壳底板设有光纤进线孔和弱电进线孔,所述的电源线从所述的电源线进线孔进入所述的接入箱、并与所述的配电模块和分组传送网设备的电源接口相连接,所述的光纤从所述的光线进线孔进入所述的接入箱与所述的分组传送网设备相连接弱电进线从所述的弱电进线孔接入所述的接入箱,所述的机箱外壳顶板还设有风扇9。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组传送网接入箱采用挂墙方式安装,采用螺栓将机箱外壳固定于墙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箱外壳中部设有隔离板11,所述的配电模块3和蓄电池5设于所述的隔离板11上,所述的整流模块4和监控模块7设于所述的箱门2中上部,并由固定卡片13加固。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箱外壳内部靠底端通过转动的搁板10,所述的分组传送网设备6设于所述的搁板10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搁10板通过铰链与所述的机箱外壳背板下部连接,所述的搁板转动角度为60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箱外壳的两侧板设有散热孔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89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空调板支座处防火安装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