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颗粒物滤膜称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6426.0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5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金惠琴;刘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苏净仪器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陆彩霞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滤膜 称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颗粒物滤膜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气中微小颗粒物污染不仅是导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而且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颗粒物)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因此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是判断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目前,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方法可分为手动监测法和自动监测法。手动监测法又称为重量法,自动监测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称重器法以及光散射法。虽然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称重器法是被公认的标准方法,可以自动监测,操作简单,便于实现,但自动监测法还不能完全取代手动监测法。对于手动检测法来说,其原理最为直接和直观,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颗粒物的浓度,也是判断自动监测法准确性的主要依据。
重量法就是将滤膜在取样前后的重量做比较分析,得出该区域空气中PM2.5颗粒物浓度值,其中的关键步骤是对滤膜的称重。常用于PM2.5颗粒物浓度检测的采样滤膜规格为直径为47mm的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混合纤维素等有机滤膜,其本底重量在80mg至140mg之间,以PM2.5日平均浓度为0.035mg为例,采样24小时后颗粒物的累计质量为0.84mg,根据实践采样24小时后颗粒物的累计质量一般也在1mg左右。因此PM2.5颗粒物浓滤膜的称重对分析天平的要求较高,检定分度值不超过0.1mg。
现有技术中,用于实现重量法称重的颗粒物滤膜称重装置,包括称重台、固定于所述的称重台上的重量感应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的重量感应传感器上的滤膜支撑、中间具有穿孔的支架,所述的滤膜支撑插在所述的穿孔内并向上伸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颗粒物滤膜称重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颗粒物滤膜称重装置,包括称重台、固定于所述的称重台上的重量感应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的重量感应传感器上的滤膜支撑、中间具有穿孔的支架,所述的滤膜支撑插在所述的穿孔内并向上伸出,所述的支架上绕第一轴转动设置有防风转动门、设置于所述的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的防风转动门外侧的防风挡门,所述的防风转动门包括具有开口的防风转动门本体、固定于所述的防风转动门本体的上部的透明的观察窗,所述的滤膜支撑被罩设于所述的防风转动门的内侧,所述的防风转动门具有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当所述的防风转动门处于打开位置下,所述的开口偏离所述的防风挡门,当所述的防风转动门处于闭合位置下,所述的开口对着所述的防风挡门,所述的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同步轮,所述的同步轮与所述的防风转动门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的防风转动门绕所述的第一轴转动并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转换的传动机构。
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风挡门沿着所述的第一轴的径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防风挡门与所述的支架之间设置有使的所述的防风挡门趋于靠紧所述的防风转动门的弹性件。
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的防风转动门的下部与同步轮上的传动带。
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风转动门本体沿着以所述的第一轴的轴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延伸。
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滤膜支撑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一轴的轴心线相重合。
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称重台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的重量感应传感器感应出的滤膜重量的数字显示屏。
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称重台上设置有用于向外部设备输出所述的重量感应传感器感应出的滤膜重量的数据接口。
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滤膜支撑为中空的。
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支架上具有滤膜盒支撑,所述的滤膜盒支撑设置于所述的滤膜支撑的周围并低于所述的滤膜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苏净仪器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苏净仪器自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64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维修汽车用三棱反光镜
- 下一篇:生物质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