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废油回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3213.2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9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包绍辉;林元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元东 |
主分类号: | F16N31/00 | 分类号: | F16N31/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曲显荣 |
地址: | 265699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废油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废油回收器,属于车辆和工程机械维修用设备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辆以及工程机械的日常保养中,发动机换机油、机滤无疑是频次最高的养护项目,特别是一些筑路施工机械,保养和维修多在施工场地进行,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或者因发动机放油口位置及口径大小不合理,不方便收集废油,更换的机油多直接排放于地面,这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污染了环境,一般一台发动机每次换油几十斤,每天都有大量发动机在做换油保养,大量被更换的机油被直接排放浪费,实在可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可方便回收被更换机油的多用废油回收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多用废油回收器,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橡胶主体1,橡胶主体一端设有与发动机放油口位置相接的上口2,橡胶主体另一端设有废机油排放口3和工具操作口4,废机油排放口3位于工具操作口4上部。
所述橡胶主体1为上端大下端小的漏斗状,上端截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下端的工具操作口为圆形,橡胶主体上设有规则的褶皱状结构,可在放油操作时根据需要被压缩或拉伸。
所述橡胶主体的上口2外翻,与橡胶主体纵向轴线垂直,其上均匀分布装有强力磁铁5,通过强力磁铁将橡胶主体的上口与发动机放油口位置紧密的吸贴在一起,防止废油飞溅出来。
所述强力磁铁5上开有通孔,强力磁铁通过平头螺栓与上口2固定在一起。
所述橡胶主体1采用软质橡胶材料制作,可任意改变形状,在磁铁作用下,使上口与发动机放油口位置吸合紧密,方便操作。
所述橡胶主体1采用透明软质橡胶材料制作,方便观察拆卸发动机放油口螺丝以及放油情况。
所述废机油排放口3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用于与外接排油管相连。
所述工具操作口4上装有圆柱形铁套,铁套的内径与操作工具外径相匹配,铁套内侧开有圆形槽,圆形槽上装有O型或V型密封圈,用于密封,当操作工具从铁套内孔伸入至橡胶主体上端打开发动机放油口放油时,O型或V型密封圈使排放的废油无法从工具操作口流出。
操作工具是指用于拆卸发动机放油口螺丝的长接杆、短接杆、弯把以及各种不同规格的套筒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科学合理,体积小重量轻,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可用于各种车辆和设备的废油收集,也可做为漏斗使用,因其橡胶主体为软性橡胶制作,可随意变形,不受操作空间限制,便于携带,方便实用,既可收集废油进行再利用,又避免了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橡胶主体,2、上口,3、废机油排放口,4、工具操作口,5、强力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多用废油回收器,包括橡胶主体1,橡胶主体一端设有与发动机放油口位置相接的上口2,橡胶主体另一端设有废机油排放口3和工具操作口4,废机油排放口3位于工具操作口4上部。
橡胶主体1为上端大下端小的漏斗状,其采用软质橡胶材料制作,上端截面形状为方形,下端的工具操作口为圆形,橡胶主体上设有规则的褶皱状结构,可在放油操作时根据需要被压缩或拉伸,任意改变形状,使上口与发动机放油口位置吸合紧密,方便操作。
橡胶主体的上口2外翻,与橡胶主体纵向轴线垂直,其上均匀排列装有20块强力磁铁5,通过强力磁铁将橡胶主体的上口与发动机放油口位置紧密的吸贴在一起,防止废油飞溅出来。
强力磁铁5上开有通孔,强力磁铁通过平头螺栓与上口2固定在一起。
废机油排放口3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用于与外接排油管相连。
工具操作口4上装有圆柱形铁套,铁套的内径为25毫米,与操作工具外径相匹配,铁套内侧开有两个圆形槽,圆形槽上装有O型密封圈,用于密封,当操作工具从铁套内孔伸入至橡胶主体上端打开发动机放油口放油时,O型密封圈使排放的废油无法从工具操作口流出。
操作工具是指用于拆卸发动机放油口螺丝的长接杆、短接杆、弯把以及各种不同规格的套筒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元东,未经林元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32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鸡抗菌肽β-防御素重组蛋白CBD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挡板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