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向旋流冲砂导锥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2404.7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贾财华;马春宝;王德伟;程彦符;蔡德军;黄延峰;汪海林;陈启霖;吴鹏;朱广东;吕岩;张威;李志龙;马崇军;杨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下作业用冲砂导锥,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直井、大斜度井、侧钻井和水平井的冲砂导锥。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油田修井作业用于冲砂的专用笔尖种类较多,而针对井型和井矿的不同,使用上受其限制。目前修井作业中常用的主要有三种:切口式常规笔尖、旋转冲砂笔尖和水平井专用笔尖(导锥)等。第一种笔尖的结构特点为只有一个循环过水通道,尖端切口角度大约为30°至45°,冲砂时笔尖的尖端易损坏或刮碰到井下套管,不适用于大斜度井、侧钻井和水平井的冲砂作业。第二种笔尖的结构采用涡轮设计,冲砂时可以在笔尖轴向和径向上对井底的砂进行冲击,冲砂效果较好,但是笔尖加工制作复杂、价格较贵,且在现场应用中采用热污水冲砂时,受修井液杂质影响,旋转装置经常失灵,现场维修较难,目前此类笔尖在现场应用较少。最后一种笔尖目前主要应用在水平井中,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笔尖前端设计成球型或者橄榄型,该设计有利于在水平井水平段的下入或起出作业,不易损坏井下套管和筛管等,但此种笔尖在水平井反循环冲砂时,排砂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砂效果好,不易发生故障且能满足现场各种不同井型的需要的冲砂导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包括导锥主体,所述导锥主体呈筒状且具有用于循环过水的内腔,其中,所述导锥主体的顶面开放并与冲砂管柱连接,所述导锥主体的底面设有过水底孔,所述导锥主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水侧孔组。
如上所述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其中,所述过水侧孔组包括向下过水侧孔和向上过水侧孔,所述向下过水侧孔的出水方向为斜向下,所述向上过水侧孔的出水方向为斜向上,所述向上过水侧孔距所述导锥主体的底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向下过水侧孔距所述导锥主体的底面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其中,所述过水侧孔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向下过水侧孔和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向上过水侧孔,两个所述向上过水侧孔间的连线垂直于两个所述向下过水侧孔间的连线。
如上所述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其中,所述过水侧孔组包括沿周向截面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向下过水侧孔和沿周向截面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向上过水侧孔。
如上所述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其中,所述向下过水侧孔的出水方向与所述导锥主体的轴线的夹角为45度,所述向上过水侧孔的出水方向与所述导锥主体的轴线的夹角为135度。
如上所述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其中,所述导锥主体的底部具有呈缩径状的过渡部分,所述向下过水侧孔设置于所述过渡部分。
如上所述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其中,所述过渡部分的锥度为1:1.4,所述过渡部分的长度为4cm。
如上所述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其中,所述向下过水侧孔与所述导锥主体的底面的距离为2cm,所述向上过水侧孔与所述导锥主体的底面的距离为19cm至24cm。
如上所述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其中,所述过水底孔的直径为24mm,所述向下过水侧孔的直径和所述向上过水侧孔的直径均为10mm。
如上所述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其中,所述过水底孔设置于所述底面的中心,且所述过水底孔沿所述导锥本体的轴线方向开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能够产生三个方向的旋流水力冲击力,可以高效的冲开井筒砂、套管壁残留砂和大粒沉降砂,提高冲砂质量,防止砂卡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可以在井下形成三向五股的水流适用井型较广,能够满足直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冲砂要求,有利于现场管理与生产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向旋流冲砂导锥采用一体化切削加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向旋流冲砂导锥的结构示意图。
10-导锥主体;11-内腔;12-过渡部分;13-底面;20-过水底孔;30-过水侧孔组;31-向下过水侧孔;32-向上过水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2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套管锚
- 下一篇:一种自动钻机用带浮动功能钻杆夹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