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织切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8859.1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康健;郝在晨;王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红军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23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切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组织切开器。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中,在导丝定位后,需要在导丝垂直面切开皮肤等组织,目前使用的外科手术刀使用不方便,特别是对皮肤下深层组织切开困难,导致切口大小不能控制,如果切口过大,损伤就大,也就失去了微创手术意义;如果切口过小,就不能切开皮肤下深层组织,硬性插入手术器械,会造成组织撕裂,愈合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组织切开器,解决了操作不便,切口大小无法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组织切开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刀杆和刀片,所述的刀杆为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刀杆的顶端设有卡槽,所述的刀片通过卡槽固定在刀杆顶端;所述的刀杆上设有刻度,刻度起点位于刀杆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刀片包括左刀刃和右刀刃,所述的左、右刀刃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的连接板固定在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刀杆的底端设有把手,且把手内设有连通腔体和外界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腔体、通孔和导丝,可以实现开刀部位的准确定位,利用刻度,能够对切口的深度实现精确控制,此外,设置一系列刀片尺寸作为一套手术器械,可以针对不同的手术选择相应的尺寸,大大方便了微创手术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刀杆顶端部分侧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刀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杆,11腔体,12卡槽,2刀片,21左刀刃,22右刀刃,23连接板,3把手,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组织切开器包括刀杆1、刀片2和把手3,所述的刀杆1为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刀杆1的顶端设有卡槽12,所述的刀杆1上设有刻度,刻度起点位于刀杆1的顶端;所述的刀片2包括左刀刃21和右刀刃23,所述的左、右刀刃之间通过连接板23连接,所述的连接板23固定在卡槽12内;所述把手3通过螺纹或者固定连接在刀杆1的底端,且把手3内设有连通腔体11和外界的通孔31。
为了保证使用时的效果,所述把手3呈一字型,并与刀杆1垂直,便于握持。
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可以将不同尺寸刀刃的组织切开器组成一套,便于针对不同手术,由于开刀的创口大小取决于左、右刀刃形成的最宽处,故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
此外,所述的左、右刀刃所述的刻度的0点位置也取决于左、右刀刃形成的最宽处。
使用之前,预先在需要开刀的病患位置埋设导丝,选择好合适尺寸的组织切开器,并将导丝从腔体11和通孔31中穿出,使得切开器能够沿着导丝准确抵达病患处。
使用时,握好把手3,沿着导丝,调整刀片至所希望切开皮肤的方向,观察刻度线至刀片到达所需深度后,拔出组织切开器,完成切口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简单组合等多种变形,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红军,未经王红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8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