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7285.6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辉锐触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8 | 分类号: | B01D61/08;B01D7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质污染日益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水源的日益匮乏,对水进行过滤、渗透以获得更加纯净的水源。
对于市政自来水,其处理的一般的流程是砂滤--过滤器--软化--反渗透--紫外消毒--产水,如果是一般的地表水,在进入上述流程之前要杀菌并添加絮凝剂。其中,反渗透是一项高新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孔径其孔径小到纳米级,其是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分子可以通过膜表面,而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从而达到去除这些有害物质的目的。反渗透技术以其新型、高效、节能的分离技术在水及液体分离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在海水淡化、中水回用、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反渗透膜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膜元件,其一般用纤维经酯化升成三醋酸纤维,再经二次水解成混合一,二,三醋酸纤维。醋酸纤维膜本质的特点是,随时间的推移,酯基官能团将水解,同时拖盐率逐渐下降而流量增加,随着水解作用的加强,膜更易受到微生物侵袭,同时膜本身也将失去它的功能和完整性。
还有一种常用的渗透膜是复合膜元件,复合膜的主要支持结构是经砑光机砑光后的聚酯无纺织物,由于聚醋无纺织物非常不规则并且太蔬松,不适合作为盐屏障的底层,因而将微孔工程塑料聚砜浇注在非纺织物表面上,聚砜层表面的孔控制在大约15mm,层障层采用高交联度的芳香聚酰胺,厚度大约在0.2um。高交联度芳香聚酰胺由苯三酰氯和笨二胺聚合而成。因此可见,复合膜的制作工艺较难,对来料要求较高,因而其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反渗透膜装置,其过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其包括反渗透膜件和膜壳,所述反渗透膜件设在膜壳内,所述膜壳上设有原水进口,处理水出口和浓缩水出口,所述处理水出口与反渗透膜件相连接,所述反渗透膜件为石墨烯薄膜成型的膜件,原水从原水进口进入到膜壳内,经过反渗透膜件渗透后的处理水从处理水出口流出,剩余的浓缩水从浓缩水出口流出。
优选的,所述膜壳为不锈钢膜壳。
优选的,所述反渗透膜件的孔径为在0.5~5n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设计方案,通用采用石墨烯薄膜成型的膜件为反渗透膜件,利用石墨烯的高效吸附性,且石墨烯表面可以产生大量的羟基、羧基和环氧基团,这些含氧基团对金属离子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因此可以很好的吸附水中的金属离子,其对金属的吸附效率比其它材料要高,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这样大大也提高了反渗透膜装置的使用寿命,且石墨烯的原材获得简单,价格便宜,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反渗透膜件1和膜壳2,所述反渗透膜件1设在膜壳2内,所述膜壳2上设有原水进口21,处理水出口22和浓缩水出口23,所述处理水出口22与反渗透膜件1相连接,所述反渗透膜件1为石墨烯薄膜成型的膜件。
其中,所述膜壳2为不锈钢膜壳。
其中,所述反渗透膜件1的孔径为在0.5nm,也可以为0.5nm~5nm。
本实用新型中的石墨烯薄膜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得,本实用新型需要净化的原水经过前段压力泵加压后,从原水进口21进入到膜壳2内,经过反渗透膜件1渗透后的处理水从处理水出口22流出,剩余的浓缩水从浓缩水出口23流出。水分子可以通过石墨烯薄膜表面,而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从而达到去除这些有害物质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辉锐触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辉锐触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7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硬件的仿真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缸体缸套气缸盖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