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5559.8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9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宋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4 | 分类号: | G09B9/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林弘毅;聂汉钦 |
地址: | 21412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校 内场 智能 教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驾校学员练车的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以及基于该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的智能驾校。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越来越多的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现代人的主要代步工具。现在更多的人需要考取属于自己的驾照。但是,随着去驾校学车人数的增加,驾校教练的数量逐渐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这样就会使学员不能达到很好的学车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目前驾校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现提供一种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并提供一种基于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的智能驾校,实现驾校学车的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包括多组由传感器检测模块、脉冲信号发生器模块、语音模块以及扬声器和灯光模块所组成的分系统;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为震动传感器,分别安装在驾校内场路面上驾校车辆的车轮所要经过的正确的驾驶路线的关键点上;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模块、语音模块、扬声器和灯光模块分别安装在各自所隶属于的分系统的传感器检测模块附近的驾校场地内;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模块的输入端与对应分系统的传感器检测模块连接,其输出端与对应分系统的语音模块、扬声器和灯光模块顺序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关键点包括绕大饼路段的各大饼左右处、90度转弯路段的拐弯处、单边桥路段的各单边桥前后处、s弯道路段的各弯道处、起伏路段的各起伏处。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模块为NE555型脉冲信号发生器。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语音模块为ISD1700系列语音模块。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扬声器和灯光模块包括低音扬声器单元和电 子灯光显示单元;所述低音扬声器单元为玻璃纤维振膜;所述电子灯光显示单元为扁三线4.3W/米的灯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的智能驾校,包括按顺序首尾连接的绕大饼路段、第一90度转弯路段、直道路段、第二90度转弯路段、单边桥路段以及s弯道路段,所述绕大饼路段的一端设有出入口,所述s弯道路段和直道路段之间连接有起伏路段;在所述绕大饼路段的各大饼左右处、所述90度转弯路段的拐弯处、所述单边桥路段的各单边桥前后处、所述s弯道路段的各弯道处、所述起伏路段的各起伏处的车轮所要经过的正确的驾驶路线的路面上分别安装有包括震动传感器的传感器检测模块;在各传感器检测模块附近的驾校场地内分别安装有脉冲信号发生器模块、语音模块、扬声器和灯光模块;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模块的输入端与最接近的传感器检测模块连接,其输出端与最接近的语音模块、扬声器和灯光模块顺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以电子控制技术为基础并结合电磁感应技术、遥感技术、红外线电子倒桩技术、电子灯光技术等诸多技术,采用智能传感器、交直流转换器、电子灯光显示器等诸多电器设备,设计了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及智能驾校,可通过语音、灯光自动提示学员驾车路线的正确与否,代替教练对学员进行指导,实现驾校学车的智能化、无人化。整个系统的硬件电路采用的元器件价格便宜、功能可靠,电子元器件多采用直流电控制,各单元电路多采用经典接法,结构简单,便于各驾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在下面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的整体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震动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工作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语音模块的内部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驾校的模型路况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的仿真实验模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1、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5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极子矢量接收阵校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髌骨外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