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热板和基于该吸热板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5301.8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9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水莲;李廷锋;周辉;王红霞;王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F24J2/2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黄军委 |
地址: | 45012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热 基于 平板 太阳能 空气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热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是一种利用空气为热媒的太阳能加热装置, 可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采暖、通风、除湿等领域。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是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主要包括保温外壳、透明盖板和设于保温外壳内的吸热板,吸热板将吸热空腔分隔为上通道和下通道,保温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工作原理为:当太阳辐射能透过透明盖板后,其能量被涂有选择性涂层的吸热板吸收,并转换成热能,工质从进气口进入,分别从上、下通道流经吸热板,吸热板将热能传递给工质,使工质的温度升高,工质通过出气口流出并将热量输送到需要用热的地方,由于空气从进口到出口的流道往往是阻力最小的地方,因此空气很难均匀的流过吸热板上的各点,导致换热不均,吸热板的集热效率不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吸热板,已解决现有吸热板扰流效果差的问题;同时提供一种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以解决现有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均设有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同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按照一列圆形鼓泡、一列圆形凹坑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所述吸热板的一侧涂有选择性吸热涂层。
基上所述,同侧横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基上所述,同侧竖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基上所述,所述圆形鼓泡的直径等于所述圆形凹坑的直径设置。
基上所述,所述吸热板为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一侧的所述圆形凹坑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吸热板的两侧设置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空气在流经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时,空气的流向改变,从圆形鼓泡的两侧和顶部流过,从圆形凹坑的凹陷部分流过,对空气的流向起到扰乱效果,能够强化空气和吸热板之间的换热;进一步的,同侧横向相邻的两列圆形凹坑对应相邻的两个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能够进一步的强化扰乱效果;进一步的,同向竖向相邻的两列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使得扰乱效果更好;进一步的,使用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一侧的所述圆形凹坑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使换热的效果更佳,也降低了制作成本,更佳容易应用。
一种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保温壳体、透明盖板和设于该保温壳体内的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将所述保温壳体和所述透明盖板所形成的的集热空腔分隔为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保温壳体的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均设有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同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按照一列圆形鼓泡、一列圆形凹坑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热板的一侧涂有选择性吸热涂层。
基上所述,同侧横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基上所述,同侧竖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基上所述,所述吸热板为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一侧的所述圆形凹坑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
基上所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保温壳体两端的对角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5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