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钢结构首节柱现场卸车的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4499.8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2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望;苏田中;张吉锐;刘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2 | 分类号: | B66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钢结构 首节柱 现场 卸车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施工用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钢结构首节柱现场卸车的夹具。
背景技术
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一般由构件运输车辆将钢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然后由现场利用塔吊或大型吊车将构件卸车。但由于,钢结构首节柱的柱底都设置有大型柱脚板,柱脚板规格尺寸大,板厚大,而柱脚板一般不设置吊装吊耳。以天津数字电视大厦二期钢结构工程为例,其首节钢柱最大截面为箱型口1200×1200×30×30,柱脚板最大厚度100mm,采用常规的卡环、卸扣等无法完成钢柱卸车。
目前大多数工程在进行现场首节柱卸车时,由于柱脚板厚度较大,常规卡环无法穿过柱脚板,通常采用捆绑式方法进行卸车(俗称抱吊)。如图1所示,这种方法卸车前,需事先准备好四个包角橡胶皮或无棱角的包角40进行钢丝绳10保护,再采用现场塔吊进行卸车。存在:钢丝绳捆绑钢柱20时,需对钢柱棱角进行包角保护;钢丝绳容易被钢柱棱角划断,存在安全隐患;卸车时,需将钢丝绳从钢柱底部穿过,并在钢柱底部垫放木方30,比较浪费卸车时间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钢结构首节柱现场卸车的夹具,能方便挂装在柱脚的螺栓孔上,方便对设有大型柱脚板的首节柱进行吊装,从而解决现有捆绑式方法吊装首节柱安全性差、耗时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钢结构首节柱现场卸车的夹具,包括:
夹具本体、插销和吊耳;其中,
所述夹具本体的顶部设置所述吊耳;
所述夹具本体设有开口槽,开口槽的开口处于所述夹具本体底端,开口处的夹具本体上设有插销孔;
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夹具本体的所述插销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夹具本体的开口槽与插销配合,使得夹具可以方便的安装在首节柱的大型柱脚板的螺栓孔上,利用夹具本体上的吊耳,能方便、安全的吊运钢结构的首节柱,提高了钢结构的首节柱吊运、卸车效率。该吊具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对钢柱卸车的吊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钢结构首节柱现场卸车的夹具,如图2、3所示,该夹具包括:夹具本体1、插销3和吊耳2;
其中夹具本体1的顶部设置吊耳2;
夹具本体1设有开口槽11,开口槽11的开口处于夹具本体1底端,开口处的夹具本体1上设有插销孔12;
插销3设置在夹具本体1的插销孔12内。
上述夹具中,夹具本体1采用30mm厚钢板折弯成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n字型,开口槽设置在夹具本体的中间部位,该夹具本体的开口槽的开口的宽度为70~110mm,具体与柱脚板厚度相匹配即可。
上述夹具中,插销3采用M30圆钢制成,插销3两端设有螺纹,插销3两端的螺纹上均设有螺母31。
上述夹具中,吊耳2上设有为圆环形吊孔,吊耳2底部与夹具本体1的顶部固定焊接。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夹具,是一种适用于钢结构首节柱现场卸车的专用夹具,通过柱脚底板的螺栓孔作为夹具的夹具孔,再通过夹具完成首节钢柱的卸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未经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44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