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助于达到快速打击效果的木人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9659.X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8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庭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庭威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冯靖 |
地址: |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助于 达到 快速 打击 效果 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习武器具,特别是用于练习咏春拳的木人桩。
背景技术
木人桩是一种供练武者,特别是咏春拳练习者使用的器具。木人桩具有两支交叉的上桩手,供练习者的手伸入两支上桩手之间左右打击,以此训练练习者的前手臂、手腕的打击力量和打击速度。然而,在现有的木人桩中,两支上桩手之间的夹角不够合理,导致两支上桩手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太大,致使训练达不到快速的打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木人桩的缺陷,提供一种有助于达到快速打击效果的木人桩。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是:有助于达到快速打击效果的木人桩,包括桩身和设置在桩身上的两支上桩手,两支上桩手交叉,呈向外张开的形状,在桩身正前方距离小于32厘米的范围内,两支上桩手的内侧最大间距不大于15厘米。
作为进一步改进或者最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如下附属的技术方案。
在桩身正前方距离小于32厘米的范围内,所述两支上桩手的内侧最大间距不大于12厘米。
在桩身正前方距离等于32厘米的位置处,所述两支上桩手的内侧间距 为10~12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缩小了两支上桩手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使得训练者的手伸入两支上桩手之间左右打击时,能够达到快速的打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结合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图1是木人桩的侧面正投影视图。图2虽然是图1的A-A剖视图,但省略了桩脚4和中桩手5,以清楚表达两支上桩手2、3的位置关系。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木人桩,包括圆柱型桩身1,以及固定在桩身1上的两支上桩手2、3。两支上桩手2、3交叉,呈向外张开的形状。在桩身1正前方距离L小于32厘米的范围内,两支上桩手2、3的内侧最大间距K不大于15厘米。
作为较好的实施方式,在桩身1正前方距离L小于32厘米的范围内,两支上桩手2、3的内侧最大间距K不大于12厘米。
作为最佳实施方式,在桩身1正前方距离L等于32厘米的位置处,两支上桩手2、3的内侧间距K最好为10~12厘米。亦即在图中表示为,在距离桩身1的垂直距离L=32厘米位置处,两支上桩手2、3的内侧间距K为10~12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庭威,未经王庭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96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