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9374.6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9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B26B29/02 | 分类号: | B26B2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101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两用 省力 护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
背景技术:
刀具是厨房里必备的工具,其种类很多,按功能分砍刀、片刀、蔬菜刀、刨皮刀、火腿刀、番茄刀、西瓜刀、面包刀、多用刀等;按刃口分一体钢刀和夹钢刀;按材料分碳钢、不锈钢、高碳不锈钢刀等。虽然刀具的种类如此之多,但考虑到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以及各种刀具在每个家庭使用频率,虽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配备齐所有的刀具,但是小型斩切两用刀则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它兼具了砍刀与蔬菜刀等刀具的功能,细节上主要有刀刃、刀背、刀柄三部分组成,刀背的厚度一般在2.0mm~2.5mm。
在绝大部分尤其广大农村地区的家庭里,各种硬的食用原料一般会使用斩切两用刀来处理;这就要求使用者的斩切力量要大;另外,对于大家庭或者中小型餐饮行业,需使用刀具的斩切时间会较长。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使使用者的大拇指发生酸痛、红肿的现象,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该护手器能消除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刀具时大拇指所发生酸痛、红肿反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厨用小型斩切两用刀省力护手器,包括截面为倒三角形、且底部开口的弹性器座,弹性器座安装于靠近刀柄一侧的刀背上,其底部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一把手。
上述弹性器座的顶部向下凹陷成与大拇指面相吻合的弧面,弹性器座两侧的底端向外翻卷成两间隔的圆形通孔,上述把手为一端开口的弹性件,把手的开口大于弹性器座两端圆形通孔之间的距离,把手的开口端向内挤压后可转动的插于圆形通孔内。
上述弹性器座的顶部的两端还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伸出刀具,且位于刀具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刀背的厚度,避免细薄的刀背直接接触使用者的大拇指,由于接触面积的大幅增加,可消除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刀具时所产生的酸痛、红肿反应,达到省力护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弹性器座 2—把手 3—圆形通孔 4—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截面为倒三角形,且底部开口的弹性器座1,弹性器座1安装于靠近刀柄一侧的刀背上,其顶部向下凹陷成与大拇指面相吻合的弧面,可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感,弹性器座1两侧的底端向外翻卷成两间隔的圆形通孔3。把手2为一端开口的弹性件,把手2的开口大于弹性器座1两端圆形通孔3之间的距离,弹性器座1的圆形通孔3与把手2的开口端的直径相匹配,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弹性器座1的顶部的两端还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伸出刀具,且位于刀具的两侧,可避免弹性器座1在刀背上左右摆动。弹性器座1和把手2均由弹簧钢制成。
使用时,将弹性把手2的开口端向内挤压,然后插入弹性器座1的圆形通孔3内,由于把手2具有弹性,使得把手2能够紧紧卡于弹性器座1上而不掉下。然后将把手2向上翻起,向内挤压把手2的上端,使弹性器座1的开口越来越大至刀背可插入。弹性器座1靠近刀柄一侧,具体使用时可根据使用者手型大小,调整弹性器座1在刀背上的位置。安装完毕后,将把手2翻下紧贴于刀面上,也可取下把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9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