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3679.6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8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占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占成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C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大梁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卸集装箱的岸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
背景技术
现在各国港口岸边用于装卸集装箱的岸桥结构基本一致,在此称其为传统岸桥。其吊具每作一箱的工艺路线无论装船或卸船皆为六个步骤,以卸船为例,第一步是吊具抓箱垂直提升,第二步是吊具吊箱水平运动,第三步是吊具吊箱垂直下降,交于集卡以便运往堆场,第四步是空吊具垂直起升,第五步是空吊具水平运行,第六步是空吊具垂直下降,抓取第二箱,做下一循环。这六步作业时间累积起来很长,因此作业效率很低。
传统岸桥其大梁高度是固定不变,船舶大型化到18000TEU,轨顶到大梁高度加轨顶到船舱内深度高差很大,司机位于大梁高度作业,视线很差,严重影响着作业效率的提高。
上述六步作业程序,还有不变的大梁高度是影响作业效率提高的两重大因素。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以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该岸桥包括有岸桥钢结构、上大梁、大梁升降机构,其中:所述岸桥的钢结构包括有四只门框,与四只门框相互连接有纵横水平杆件、斜杆、海侧三角形刚性支架、陆侧三角形刚性支架;在所述上大梁下方的相应位置设有一道下大梁,形成上梁下梁两道梁成一体的复合大梁,在所述上大梁上设置有第一小车、第三小车,在所述下大梁上设置有第二小车;所述大梁升降机构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电机、制动器、减速器、卷筒及滑轮组。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使用该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在上大梁两侧上设有第一小车、第三小车两台起升小车,分别布置在海陆两侧,下大梁设一台转运小车即第二小车,运行于海陆两起升小车之间的下方,每装卸一箱,三台小车分段往复联合接力作业,代替传统岸桥一台小车从头到尾往复作业,三台小车分段往复作业时间是叠加的、同时进行的时间,而传统岸桥小车从头到尾往复作业时间是累加的时间,二者之差决定了作业效率之差,三台小车岸桥每做一箱的时间远低于传统岸桥作业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效率。复合大梁上升可满足船舶靠泊和离泊时避让的要求,下降可调节作业高度,调节作业高度可改善司机视线,更利于提高作业效率,作业高度变小,既节能又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结构示意图。
1、码头 2、岸桥 3、集卡 4、集装箱船
2—1、四只门框 2—2、纵横水平杆件 2—3、斜杆
2—4、海侧三角形刚性支架 2—5、陆侧三角形刚性支架
2—6、大梁升降机构 2—7、上大梁 2—8、下大梁
2—9、复合大梁 2—10、第一小车 2—11、第二小车
2—12第三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的结构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该岸桥2包括有岸桥钢结构、上大梁2—7、大梁升降机构2—6,所述岸桥的钢结构包括有四只门框2—1,与四只门框2—1相互连接有纵横水平杆件2—2、斜杆2—3、海侧三角形刚性支架2—4、陆侧三角形刚性支架2—5;在所述上大梁下方的相应位置设有一道下大梁2—8,形成上梁下梁两道梁成一体的复合大梁2—9,在所述上大梁2—7上设置有第一小车2—10、第三小车2—12,在所述下大梁2—8上设置有第二小车2—11;所述大梁升降机构2—6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电机、制动器、减速器、卷筒及滑轮组。
所述大梁升降机构2—6安装在岸桥钢结构的顶部,通过所述滑轮组将复合大梁2—9吊装在岸桥钢结构上,并通过滑轮组控制沿岸桥钢结构的四只门框2—1上升或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大梁三小车岸桥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
在传统岸桥大梁上设置了两台起升小车,即增加了一台起升小车,该两小车分别布置在海陆两侧,其中海侧小车被称为第一小车2—10,陆侧小车被称为第三小车2—12。在传统岸桥大梁下方相应位置增设了另一道大梁2-5,其上设置了一转运小车,被称为第二小车2—11,可载箱行驶在第一小车2—10、第三小车2—12之间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占成,未经张占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3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