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3387.2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0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季胜利;陈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24 | 分类号: | H01Q21/24;H01Q1/52;H01Q13/10;H01Q15/14;H01Q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3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天线 阵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极化天线阵列。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宽频高辐射性能基站天线的需求逐渐显现,宽频即在多个移动通信工作频率范围内均具有优良的阻抗和隔离度指标,高辐射性能即具有优良的辐射指标,特别是水平面辐射指标,以实现良好的覆盖效果。
基站天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天线阵列中单元的性能。现阶段主要是通过优化设计辐射振子本身的形式和尺寸来改善驻波比和隔离度指标,但是这种方式改善的程度有限,难以满足宽频带多制式的应用场合。交叉极化比和前后比是水平面辐射特性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指标,对于超宽带天线来说,高频段交叉极化比和低频段前后比是制约水平面辐射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现阶段主要是通过优化辐射振子本身的尺寸和简单改变反射板的截面尺寸来改善上述指标,但由于改善程度有限,从而容易导致低频段越区干扰和高频段分集接收效果变差,此外,由于通常来说下倾时高频段交叉极化比指标变差,这样也就缩小了天线的下倾角度范围,从而限制了基站天线的使用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极化天线阵列,以优化天线的阻抗和隔离度指标。
一种双极化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一个双极化振子主体、至少两个隔离组件,及一个反射板;
所述双极化振子主体依次装设于所述反射板上,形成一个阵列,阵列的两端,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双极化振子主体之间分别安装一个所述隔离组件,所述反射板在每个所述双极化振子主体所在位置的附近设置两个或四个矩形槽,每个矩形槽成为一个寄生辐射缝隙。
本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阵列在反射板上每个双极化振子主体周边设置2个或4个寄生辐射缝隙,可以将天线阵列的前后比提高2dB~6dB,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隔离度指标。此外,隔离组件的使用不仅明显提高了辐射单元S参数的收敛性,改善了天线阵列的阻抗和隔离度指标,而且较大幅度的改善了天线阵列方向图水平面的交叉极化比指标,满足了目前基站天线在款频段高性能方面的需求,在通信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阵列中辐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阵列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阵列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阵列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阵列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阵列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阵列中辐射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天线阵列是一种宽频高辐射性能的双极化天线阵列,其包括至少一个双极化振子主体、至少两个隔离组件,及一个反射板。
所述双极化振子主体依次装设于所述反射板上,形成一个阵列,阵列的两端,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双极化振子主体之间分别安装一个所述隔离组件,所述反射板在每个所述双极化振子主体所在位置的附近设置两个或四个矩形槽,每个矩形槽成为一个寄生辐射缝隙。
如图1所示,一个双极化振子主体5,及其周边的寄生辐射缝隙4和隔离组(1、2、3组成的隔离组件)件形成一个辐射单元,辐射单元横向截面如图7所示。
双极化振子主体可以为图1中标注5所示的形式,也可以为图6中标注7所示的形式,或者其它类型的等效对称振子形式,通过钣金或者压铸等工艺制作而成,振子主体位于反射板6的横向中心位置,高度近似为1/4个中心工作波长,作为主要辐射部分进行电磁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所述的中心工作波长为本双极化天线阵列的中心工作波长。
寄生辐射缝隙为在反射板上所开的矩形槽,如图1中标注4所示的形式,缝隙长度为0.2~0.5个中心工作波长,宽度为0.01~0.04个中心工作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33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VAG传输线
- 下一篇:一种远程程序升级方法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