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2056.7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强;陈小山;阴杰;王亮;张证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谭昌驰;刘奕晴 |
地址: | 61706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漏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堵塞功能的地漏装置。
背景技术
地漏装置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对于排水中杂质不多的场合,可以采用普通盖板结构的地漏。图1A、图1B分别是现有技术中泄水孔采用的普通盖板结构的地漏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2是图1A、图1B中的地漏的使用示意图。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地漏10包括伸入泄水孔20中的钢管以及焊接在钢管上端的盖板。盖板上设置有圆孔结构,用于将地面上的水排入泄水孔。但是,对于井下矿山泄水系统,这种普通盖板结构的地漏非常容易造成堵塞。
井下矿山泄水孔多打在井下各分段回采路,在排水工作过程中,由于路面碎石、泥浆很多,排水时吸入的碎石、泥浆极容易造成盖板的堵塞,进而造成泄水孔的堵塞,大大降低了排水效率,影响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这种普通盖板结构的地漏是固定安装在泄水孔中的,一旦堵塞,很难进行疏通,并且难以对地漏进行清理和清洗,因此容易发出难闻的异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漏装置,以解决井下矿山排水时碎石、泥浆等造成堵塞进而影响泄水孔排水的问题。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漏装置,包括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所述外层结构包括第一管状结构和固定在第一管状结构上端的圆环板;所述内层结构包括第二管状结构和固定在第二管状结构上端的漏水盖板,第 二管状结构从上端插入到第一管状结构内,漏水盖板位于圆环板的上方,并且在第一管状结构和第二管状结构之间形成间隙。
可选地,在第一管状结构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第二管状结构的下端。
可选地,在第二管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当内层结构插入外层结构中时,第二支撑结构被支撑在外层结构的圆环板上。
可选地,所述漏水盖板上设有孔状结构,漏水盖板上侧连接有提手。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的侧壁上形成有孔,通过将支撑杆插入所述孔中而形成所述第一支撑结构。
可选地,所述圆环板上端设置有凹槽,用于容纳第二支撑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呈十字形。
可选地,所述孔状结构为圆孔状结构,数量为16个,呈4×4的正方形形状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由铆钉形成,第二支撑结构由钢筋形成。
可选地,地漏装置的结构材料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止堵塞功能的井下矿山排水泄水孔地漏,能有效地避免碎石堵塞情况,并可以便利地清洗淤泥,维护方便,保障泄水孔的畅通,提高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A、图1B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盖板结构的地漏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盖板结构的地漏的使用示意图;
图3A、图3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地漏装置的外层结构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3C、图3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地漏装置的内层结构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地漏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0为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盖板结构的地漏,20和600表示泄水孔, 100为本实用新型的地漏装置的外层结构,110为外层结构的第一管状结构,120为外层结构的圆环板,130为外层结构的孔,200为地漏装置中的第一支撑结构,300为地漏装置的内层结构,310为内层结构装置的第二管状结构,320为内层结构的漏水盖板,330为漏水盖板上的孔状结构,400为地漏装置中的第二支撑结构,500为地漏装置的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解释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20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