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8384.X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8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成;闫少春;甄超;李伟;王刘芳;余国钢;田宇;陈庆涛;黄前华;蔡同甫;孙明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5/18 | 分类号: | G01R15/18;H01F38/32;H01F27/28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电流 互感器 | ||
1.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由头部组件、身部组件和底座(18)组成;身部组件的顶部连接有头部组件,身部组件的底部连接有底座(18);所述头部组件由防爆装置(4)、外屏蔽筒(5)、压紧装置(6)、内屏蔽筒(7)、一次接线端子(8)、一次导电杆(9)、低功率测量绕组(11)、低功率保护绕组(12)和壳体(13)组成;其中壳体(13)为上端封口且中空的圆筒;在壳体(13)的顶部设有防爆装置(4);在壳体(13)的内腔上水平固定有一次导电杆(9);所述一次导电杆(9)为中空的圆筒,一次导电杆(9)的两端均延伸至壳体(13)的外侧;在一次导电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次接线端子(8);沿一次导电杆(9)的外壁依次绕有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通过压紧装置(6)确保低功率测量绕组(11)与低功率保护绕组(12)紧密接触;在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的内侧设有内屏蔽筒(7),在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的外侧设有外屏蔽筒(5),通过外屏蔽筒(5)与内屏蔽筒(7)的相互扣合实现对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的电磁屏蔽;所述身部组件由绕组支撑杆(14)、屏蔽罩(15)和外绝缘套管(16)组成;绕组支撑杆(14)的顶端与外屏蔽筒(5)相连接,绕组支撑杆(14)的杆身上依次套有屏蔽罩(15)和外绝缘套管(16);外绝缘套管(16)的顶部与壳体(13)的底部相连接;底座(18)为矩形的盒体结构,底座(18)的顶部分别与绕组支撑杆(14)的底端、外绝缘套管(16)的底部相连接;在绕组支撑杆(14)所包围区域的底座(18)顶面上开有贯穿孔;
其特征在于:在绕组支撑杆(14)底部端口处设有航空端子(19),通过导线将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分别与航空端子(19)相连接,在底座(18)内设有二次数模转换器(20),在底座(18)的侧壁上设有光纤输出端口(21);通过导线将二次数模转换器(20)与航空端子(19)相连接,通过光纤将二次数模转换器(20)与光纤输出端口(21)相连接;通过电线将二次数模转换器(20)与底座(18)外部的低压电源相连接并取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底座(18)的绕组支撑杆(14)的杆身上设有六氟化硫气体干燥剂(1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均为铁心线圈, 即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均是近似无损耗的;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以电流感应的方式检测到的模拟量电流信号,通过不受高压电磁干扰的导线,传送至二次数模转换器(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二次模数转换器(20)负责将所自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传输来的模拟量电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到上位机,再由上位机对高电压线路电流实现计量、测量和继电保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爆装置(4),负责在壳体(13)内的气体压力过高时首先碎裂,将壳体(13)内的气体排出,避免壳体(13)、绝缘套管(16)或底座(18)发生爆裂;所述的壳体(13)的材质为铝铸件,壳体(13)内充有六氟化硫绝缘气体;所述的外屏蔽筒(5)和内屏蔽筒(7)构成了低功率测量绕组(11)和低功率保护绕组(12)的组合体屏蔽;一次导电杆(9)从外屏蔽筒(5)和内屏蔽筒(7)的几何中心穿过,并两侧向外水平延伸,且伸出壳体(13);所述的一次导线端子(8)串接在高压线路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二次模数转换器(20)采用的型号为AJY-E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838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容分压的光纤Bragg光栅电压传感器
- 下一篇:零线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