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连头管线内部压力平衡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8239.1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1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梅广庆;刘曙光;魏晶;艾城镇;张微;周波;杨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管线 内部 压力 平衡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管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连头管线内部压力平衡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连头管线焊接过程中,管道内正负压的作用下连头的焊缝会产生气流,随着焊接的进行,焊接缝隙逐渐缩短,这种气流流动会加强,尤其是焊接到最后一段时气流很大,很难顺利进行焊接,严重的影响了焊接质量,增加了焊接的难度。目前国内外管线连头施工中针对管道内部正负压对根焊的影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对于气压调节还没有专门的措施,往往是凭借经验判断,在管道内部与外界气压差较小的情况下进行焊接,在气候变化异常和环境复杂的地区气压情况很难把握,因此这种施工方式效率低而且极为被动。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气候和环境的焊接方案,以高质量的完成每一道焊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连头管线管道内部压力变化对管线焊接施工质量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连头管线内部压力平衡调节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牵引爬车、充气式管口封堵器、数据处理及变频控制器、旋涡气泵和送气管;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牵引爬车上;所述牵引爬车置于连头管线内部,所述牵引爬车通过牵引电缆与数据处理及变频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及变频控制器通过信号电缆与旋涡气泵电连接;所述旋涡气泵的风口通过送气管与充气式管口封堵器连接;所述充气式管口封堵器封堵连头管线两端的管口。
所述数据处理及变频控制器包括气压检测模块、气压报警器和变频器;所述气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牵引电缆与牵引爬车上的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气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气压报警器和变频器电连接;所述变频器通过信号电缆与旋涡气泵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连头管线内部压力平衡调节系统,通过数据处理及变频控制器来控制旋涡气泵,以此来对管内气压进行实时调节,使管内压力与外部大气压相等,消除管内正负压对焊接的影响,从而满足了现场连头管线焊接的施工要求,提高了施工效率、根焊质量及连头口焊接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连头管线内部压力平衡调节系统的实物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连头管线内部压力平衡调节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连头管线内部压力平衡调节系统,该系统压力传感器(图1未示出)、牵引爬车1、充气式管口封堵器2、数据处理及变频控制器3、旋涡气泵4和送气管5;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牵引爬车1上,用于检测连头管线内部压力,压力传感器与牵引爬车构成一个整体;牵引爬车1置于连头管线内部,牵引爬车1通过牵引电缆与数据处理及变频控制器3电连接;数据处理及变频控制器3通过信号电缆与旋涡气泵4电连接;旋涡气泵4的风口通过送气管5与充气式管口封堵器2连接,用于对连头管线内部供气或排出连头管线内部气体;充气式管口封堵器2封堵连头管线两端的管口。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处理及变频控制器3包括气压检测模块31、气压报警器32和变频器33;气压检测模块31的输入端通过牵引电缆与牵引爬车1上的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气压检测模块31的输出端分别与气压报警器32和变频器33电连接;变频器33通过信号电缆与旋涡气泵4电连接。气压检测模块31,用于将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信号转换成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与预先设置的管道外部大气压值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发送给变频器33;气压报警器32,用于接收气压检测模块31转换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与预先设置的管道内部压力最大值进行比较,当该压力值大于等于管道内部压力最大值时,发出报警信号,以及实时显示气压检测模块31转换的压力值;变频器33,用于根据收到的比较结果,发送正转、反转或状态不变信号到旋涡气泵4;旋涡气泵4根据正转、反转或状态不变信号,执行正转、反转或维持当前状态操作,对管内供气或排出管内气体,使管内压力与外部大气压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82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绕线机的线体引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点光源用电极钼片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