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炉空冷耐火砖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7132.5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0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龙吉生;朱晓平;倪坤鹏;石剑菁;瞿兆舟;张利军;王春风;张艳平;黄洁;严梦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6 | 分类号: | F23G5/46;F23M5/00;F23L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炉空冷 耐火 砖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申请号201320270426X,申请日2013年5月17日,名称一种垃圾焚烧炉空冷耐火砖墙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中炉膛有效冷却和余热利用的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炉膛内的结渣,是垃圾中的无机物在高温下熔融而生成的固化物,由于垃圾局部高温燃烧或垃圾热值急剧上升而附着在炉墙上并增大,熔融附着温度约在1000~1100℃。该现象会缩短耐火砖的寿命、降低垃圾焚烧的能力。为防止焚烧炉炉墙上结焦,焚烧厂的焚烧炉炉墙冷却装置采用空冷耐火砖。以空冷耐火砖的炉墙结构,在耐火砖的背面送入常温空气,利用与热交换器相同的原理,使耐火砖的表面温度冷却到700~800℃,从而防止结渣的产生、附着和成长。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202002116U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中适用于空气冷却炉膛的空冷壁;其结构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焚烧炉空冷耐火砖墙装置,包括空冷耐火砖、耐火砖承受梁、耐火砖承受板、供气室、空气换热室、空气回旋室、排气室、吸入管、供气调节阀、外壳A、外壳B、外壳C及螺栓座;所述外壳A及外壳B构成供气室;供气室底部的吸入管穿过空气回旋室与空气换热室连通,吸入管上装设有供气调节阀;所述外壳B及外壳C构成空气回旋室;所述外壳C、空冷耐火砖、耐火砖承受梁和耐火砖承受板共同构成空气换热室;所述空气回旋室位于供气室和空气换热室之间,且顶部与空气换热室连通,底部与排气室连通;吸入管上装设供气调节阀;耐火砖承受梁和耐火砖承受板垂直交叉布置,通过螺栓座连接。
工作时,来自锅炉房的冷却空气由空气入口进入供气室,供气室可起到隔热并减少系统散热的作用,同时为吸入管提供冷却空气缓冲空间。供气室底部的吸入管穿越空气回旋室与空气换热室连通,吸入管上装设供气调节阀。经吸入管在空气换热室内与高温空冷耐火砖换热,经空气回旋室进入排气室,换热后的热空气并入一次风风管参与燃烧。吸气管的供气调节阀可根据炉膛热负荷及时并有效调整冷却空气供给量,提高装置对系统的适应性。耐火砖承受梁和耐火砖承受板垂直交叉布置,通过螺栓座连接。空冷耐火砖受热膨胀可保证密封,可单独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金属框架。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焚烧炉壁温并易于调节,提高焚烧炉对燃料的适应性且延长其维护周期;换热空气参与燃烧可提高焚烧炉热利用率,进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耐火砖承受梁与耐火砖承受板布置示意图。
其中:
1—空冷耐火砖 ;2—耐火砖承受板;3—耐火砖承受梁;4—供气室;5—空气换热室;6—空气回旋室;7—排气室;8—吸入管;9—供气调节阀;10—外壳A;11—外壳B;12—外壳C;13—螺栓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垃圾焚烧炉空冷耐火砖墙装置,如图1所示,适用于垃圾焚烧炉炉膛的空气冷却装置,主要包括空冷耐火砖1、耐火砖承受板2、耐火砖承受梁3、供气室4、空气换热室5、空气回旋室6、排气室7、吸入管8、供气调节阀9、外壳A10、外壳B11、外壳C12及螺栓座13。
来自锅炉房约20℃的冷空气经该装置后被加热至100℃,为有效利用冷却空气余热,将换热后的热空气并入一次风风管参与燃烧,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热效率。
该装置设置供气室4、空气换热室5、空气回旋室6及排气室7,可尽量扩大冷却空气的换热空间,有效冷却耐火砖1;各空气室之间相互独立并形成缓冲,有效维持系统稳定运行且易于调节。
外壳A10及外壳B11构成供气室4。供气室4位于装置最外层,吸纳外部冷却空气并形成隔热屏障,可起到隔热并减少系统散热的作用,同时为吸入管8提供冷却空气缓冲空间。
供气室4底部的吸入管8穿越空气回旋室6与空气换热室5连通,吸入管8上装设供气调节阀9。低温冷却空气直接与高温耐火砖1换热,较大温差加快了热量的交换,可快速降低耐火砖1温度;吸气管8上的供气调节阀9可根据炉膛热负荷及时并有效调整冷却空气供给量,提高装置随系统负荷变化的适应性。
外壳C12、空冷耐火砖1、耐火砖承受梁3和耐火砖承受板2共同构成空气换热室5。冷却空气在空气换热室5至下而上流动。
外壳B11及外壳C12构成空气回旋室6。空气回旋室6位于供气室4和空气换热室5之间,且顶部与空气换热室5连通,底部与排气室7连通。
如图2所示,耐火砖承受梁3和耐火砖承受板2垂直交叉布置,通过螺栓座13连接。空冷耐火砖1受热膨胀可保证密封,可单独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金属框架;施工简单,维护、更换耐火砖1省时、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71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