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原子化器位置自动校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5612.8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5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余;闫利娟;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子 位置 自动 校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科学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原子光谱吸收仪,尤其是涉及原子光谱吸收仪的原子化器的位置自动校正装置,提高了原子光谱吸收仪的测量精度。
背景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分析化学领域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分析方法,已广泛用于冶金工业。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特征辐射线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既可进行某些常量组分测定,又能进行ppm、ppb级微量测定,原子吸收光谱仪可测定多种元素,其中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可测到10-9g/mL数量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可测到10-13g/mL数量级。
原子吸收光谱仪是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工作原理是试样在原子化器中转化为蒸气,由于温度较低,大多数原子处于基态,当从空心阴极灯辐射源发射出的单束通过试样蒸气时,由于辐射频率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的频率相对应,一部分光被原子吸收,即共振吸收。另一部分未被吸收的光即为分析信号,被光电检测系统接收。由于锐线光束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与原子蒸气中分析元素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将测量结果与标准相比较,就可得到试样中的元素含量。
原子化器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核心装置之一,其位置调节在测量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位置没有调节到最佳,轻则影响通光强度,重则影响原子化效果,从而无法准确测量待测元素的浓度。传统做法都是手动调整原子化器位置,操作人员主要凭个人经验和熟练程度来控制原子化器位置的调整准确度,操作复杂且难以掌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化器位置调节依靠人工完成精度不高降低仪器测量准确度的缺陷,提供一种原子化器位置自动校正装置,利用自动调整装置将原子化器调整到准确位置,提高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测量精度。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原子化器位置自动校正装置,它包括原子化器,原子化器装在原子化器平台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化器在水平方向装有水平位置调节机构,竖直方向装有竖直方向调节机构。
所述水平位置调节机构包括水平伺服电机,水平伺服电机通过驱动杆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装在底座上,固定座在水平伺服电机驱动下能够在底座上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竖直方向调节机构包括竖直伺服电机,竖直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皮带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输出轴连接有原子化器,原子化器装在原子化器平台座上,原子化器平台座装在固定座上表面,竖直伺服电机和皮带传动机构装在固定座上表面,原子化器在竖直伺服电机通过皮带传动机构驱动下能够在原子化器平台座上沿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竖直伺服电机装在竖直电机支承座上,竖直电机支承座安装在固定座上。
所述水平伺服电机装在水平电机支承座上,水平电机支承座固定装在底座上。
开始工作时,调整仪器到能量正常状态,接着按要求装上原子化器,并初始化位置到默认状态,观察仪器能量值不为零即可;然后点击上位机自动调整按键,控制器自动根据能量值:首先横向扫描能量,找出最佳位置后,定位好,再纵向扫描能量,寻找出最佳位置,并记录保存,仪器自动将原子化器回归到最佳位置,调整结束。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调节机构将原子化器位置自动调整到准确位置,则调整结束,仪器达到最佳工作条件,改变以往人工调节效率低下,精度差的缺陷,自动校正调节原子化器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原子化器位置自动校正装置,它包括原子化器1,原子化器1装在原子化器平台座2上,其中,所述原子化器1在水平方向装有水平位置调节机构3,竖直方向装有竖直方向调节机构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56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