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5220.1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1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胜;沈力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B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电力线 通信 编码 解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简称PLC)技术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媒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包括:高压电力线通信,中、低压电力线通信。低压电力线通信广泛用于电力管理系统、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化小区等领域。但在电力线上进行信号传输,信号衰减大、噪声干扰大,使得电力线通信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为了提高电力线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现有技术中采用扩频码编码和扩频码解码。在扩频码位数较少的条件下(如小于63位扩频码),扩频码的增益随扩频位数增加递增,但是,带来的问题是通信速率大幅度降低(即有效性低),并且扩频码在扩频位数较多的条件下(如大于63位扩频码)扩频码的编码增益提高的幅度随扩频位数增加而大大降低,即扩频码无法兼顾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扩频码编码和扩频码解码而无法兼顾通信过程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包括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其中:
所述编码装置包括编码模块、第一选择模块和第一输出模块;
所述解码装置包括解码模块、第二选择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
所述编码模块包括R-S编码器、卷积码编码器和扩频码编码器;
所述第一选择模块,与所述编码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R-S编码器、卷积码编码器和扩频码编码器中任意选择至少两个编码器,组成编码器组;
所述编码模块用于接收原始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选择模块确定的所述编码器组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
所述第一输出模块,与所述编码模块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编码结果,所述编码结果经过处理后耦合到低压电力线上传输;
所述解码模块包括R-S解码器、卷积码解码器和扩频码解码器;
所述第二选择模块,与所述解码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R-S解码器、卷积码解码器和扩频码解码器中任意选择至少两个解码器,组成解码器组;
所述解码模块用于接收通过低压电力线传输并经过处理后的编码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选择模块确定的所述解码器组对所述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获得解码结果;
所述第二输出模块,与所述解码模块连接,用于输出所述解码结果。
可选地,所述编码装置还包括:
第一存储模块,与所述编码模块连接,用于存储编码数据输入、编码过程中的中间数据,以及所述编码结果。
可选地,所述解码装置还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与所述解码模块连接,用于存储解码数据输入、解码过程中的中间数据,以及所述解码结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存储模块与所述第二存储模块可复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选择模块与所述第二选择模块可复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通过发送端使用R-S编码器、卷积码编码器和扩频码编码器中任意至少两个编码器组成的编码器组对接收的原始数据进行编码,接收端对应的使用R-S解码器、卷积码解码器和扩频码解码器中任意至少两个解码器组成的解码器组对接收的通过低压电力线传输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与现有技术中使用扩频码编码和扩频码解码相比,既提高了通信的有效性,又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卷积码编码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实施例三的扩频码解码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编码解码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仿真结果示意图一;
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仿真结果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5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胶装置
- 下一篇:座椅底架、客车双人座椅及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