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集土壤下渗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5060.0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6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敏;彭莉;陈玉成;成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集 土壤 渗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集土壤下渗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耕地、污染场地等土壤中,污染物可能随水流运移、扩散,随下渗水流可运移至地下深层,进而威胁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深层土壤中的下渗水水质,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防控的要求,同时,它也能服务于科学灌溉等农业生产过程、田间试验、固废堆置场场地修复等科学研究、环境评估等决策管理。
然而,目前该监测所需的采样设备等存在获取难、价格贵等问题,设计结构简单、材料经济、易于自制的采样设备无疑能为上述生产、科研、管理提供便利,进而有利于环境污染的防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土壤监测设备存在的操作复杂,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采集土壤下渗水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采集土壤下渗水的装置,该采集土壤下渗水的装置包括:集水板、集水槽、软管、集液瓶、瓶塞、固定罩、通气孔、通气及采样管、采样口、保护罩、采样软管;
集水板通过软管连接集液瓶,集水槽设置在集水板上,集水槽内填满筛网,瓶塞设置在集液瓶的顶端,软管通过瓶塞连接集液瓶,通气及采样管连接集液瓶,通气及采样管通过固定罩固定在瓶塞上,通气孔设置在通气及采样管的末端,通气及采样管的顶端设置保护罩,采样口设置在保护罩的下面,采样软管通过采样口、通气及采样管连接集液瓶。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进一步,采用不锈钢集水板。
进一步,采用PVC通气及采样管。
进一步,采用玻璃集液瓶。
进一步,采用由90°弯曲接头和水平延伸管连接的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一定面积的不透水的集水板,将土壤下渗水阻断,并导流至集液瓶中贮存,待采样时由采样泵采集,实现了对耕地下渗水水质的动态监测。本实用新型原理及构件简单、材料及规格可控、易于自制调整,提供了一种经济适用的壤中流采集设备,较好的解决了现有的土壤监测设备存在的操作复杂,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集土壤下渗水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板;1-1、集水槽;2、软管;3、集液瓶;3-1、瓶塞;4、固定罩;5、通气孔;6、通气及采样管;7、采样口;8、保护罩;9、采样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采集土壤下渗水的装置主要由集水板1、集水槽1-1、软管2、集液瓶3、瓶塞3-1、固定罩4、通气孔5、通气及采样管6、采样口7、保护罩8、采样软管9组成;
集水板1通过软管2连接集液瓶3,集水槽1-1设置在集水板1上,集水槽1-1内填满筛网,瓶塞3-1设置在集液瓶3的顶端,软管2通过瓶塞3-1连接集液瓶3,通气及采样管6连接集液瓶3,通气及采样管6通过固定罩4固定在瓶塞3-1上,通气孔5设置在通气及采样管6的末端,通气及采样管6的顶端设置保护罩8,采样口7设置在保护罩8的下面,采样软管9通过采样口7、通气及采样管6连接集液瓶3;
集水板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通气及采样管6采用PVC材质,集液瓶3采用玻璃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采集土壤下渗水的装置包括集水板1、集液瓶2、通气及采样管6、保护罩8;集水板1设有填满筛网的集水槽1-1;集液瓶3顶端的瓶塞3-1设有分别供软管2接入的和供通气及采样管6接出的圆孔;通气及采样管6底端紧靠瓶塞3-1底面处设有通气孔5,紧靠瓶塞3-1顶面处设有固定罩4,该管顶端为供采样软管9接入的采样口;保护罩8由90°弯曲接头和一定长度的水平延伸管连接而成,弯曲接头另一端与通气及采样管顶端相连(采样时可取下)。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
第一步,将集水板和集液瓶用软管连接,将通气及采样管固定于集液瓶上,将保护罩固定于通气及采样管顶端;
第二步,将组装好的装置埋至地下;
第三步,采样时,取下保护罩,将采样软管的采样端口从采样口沿通风及采样管伸入,直至集液瓶底;
第四步,将采样软管的另一端与接有采样瓶的采样泵连接,即可采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5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