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动导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4350.3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8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娄霆;李运强;罗宁;苏平安;单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4 | 分类号: | B21B3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件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动导卫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轧件轧制过程中,为提高轧制效率,通过排列多组导卫总成,实现多线连轧。传统导卫的体积宽度大,为在一定空间内排布尽可能多的导卫,因此,通常通过减小导辊的径向尺寸,来减小导卫的宽度。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尽可能多的排列导卫,但是轧制线上所用的导辊一般都是中部开设环形凹槽的辊体,导辊径向体积减小,环形凹槽槽底处的辊体直径就更加小。而导卫对轧件进行导向输送时,轧件与辊体之间的摩擦大,特别是对环形凹槽处,因此,导卫使用一段时期后,导辊中部就容易断裂,造成整个生产线的停滞以及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口滚动导位,其可解决导辊直径变小后易于断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滚动导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卫箱体,导卫箱体上设置有对轧件进行输送的导辊组,导辊组包括左、右对应布置分别转动固定在两转轴上的第一、二导辊组,第一、二导辊组分别为上下相离布置的上、下导辊构成,上、下导辊相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成辊身外径由中部至端头处逐渐减小的锥状。
上述方案中通过上、下导辊构成的第一、二导辊组对轧件进行输送,可在辊体直径要求较小情况下,避免因开设环形凹槽后形成直径较小段,避免轧件与辊体间的摩擦导致辊体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两转轴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排列用于多线轧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多线轧制中由于辊体直径变小后易于断裂的问题。其采取的方案如图1、2所示,一种滚动导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卫箱体10,导卫箱体10上设置有对轧件进行输送的导辊组,导辊组包括左、右对应布置分别转动固定在两转轴12上的第一、二导辊组11,第一、二导辊组11分别为上下相离布置的上、下导辊111、112构成,上、下导辊111、112相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成辊身外径由中部至端头处逐渐减小的锥状。本实用新型中导辊组可设置在导卫箱体10的中部或者尾端,以适应不同工序和操作的需求,转轴12上可套设有保持上、下导辊111、112间间距的抵撑件。保证上、下导辊111、112之间的间距,抵撑件可单独设置,也可由导卫箱体10上的局部构成,抵撑件的设置不应对轧件的输送产生影响。通过上、下导辊构成的第一、二导辊组对轧件进行输送,这样构成的滚动导位可按照如图3所示排列进行多线轧制,即可将辊体的直径设置的较小,尽可能的在有限空间内排布多个滚动导卫装置,又可避免传统辊体直径减小后,辊体环形凹槽段容易与轧件的摩擦导致辊体断裂。这里的上、下导辊的结构,可以将其看做是由一个中部开设环形凹槽的辊体沿环形凹槽中部分割而成,环形凹槽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半圆形。
具体操作时,上、下导辊111、112锥状端部的辊面为弧形柱面,导卫箱体10为分体式结构、由上、下相向布置的槽型上、下导卫体13、14对合而成,上、下导卫体13、14尾端的左、右侧壁分别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纳上、下导辊111、112的空缺部113,转轴12穿过上、下导卫体13、14将上、下导辊111、112转动固定在导卫箱体10的尾端,实现对上、下导辊111、112的可靠固定以及两者之间的间距固定,实现对轧件的稳定输送。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到位可用于多线轧制,实现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排布更多的导卫,且构成导卫的导辊不会断裂,保证多线轧制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4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避免物料残留在料槽底部的链条输送机
- 下一篇:一种密封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