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油树防盗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3529.7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兴;帅武刚;李纪朋;宋中华;何新兴;王春生;阳广龙;张北;王俊奇;柳楠;胡启良;杨敬武;于小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E05B63/14;E05B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油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树防盗油装置,属于石油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气田企业原油开采、生产区域一般处于偏僻、荒芜地区,由于考虑人员成本及场站建设成本,多采用集中集输管理,很多油井无人值守,易发生原油被盗事件。油井井口采油树是盗油者实施盗取原油的主要部位。盗油者通过工具打开采油树盲端丝堵或盲法兰,可从井口处盗取原油。盗采者的行为除了造成原油丢失的直接经济损失之外,还可能会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现场安全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油树防盗油装置。
一种采油树防盗油装置,筒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封闭连接与第一端的端面形状相同的端盖,第二端开口;
锁孔至少为两个,锁孔连接筒体的第二端的筒壁上;
锁芯护套位于筒体的筒壁上,锁芯护套与锁孔连通;
锁芯位于锁芯护套内,锁芯的联结头朝向筒体内部一侧;
支撑螺母固定于锁芯护套内,支撑螺母位于锁芯靠近筒体内部一侧;
锁紧螺柱与支撑螺母螺纹连接,锁紧螺柱一端与锁芯的联结头周向固定连接,锁紧螺柱与锁芯的联结头轴向相对移动。
作为优选,锁芯的联结头为扁平的长条形,锁紧螺柱的一端具有与联 结头相适配的轴向容置槽,所述联结头插于轴向容置槽内。
作为优选,锁芯的联结头的横截面呈矩形。
作为优选,锁芯护套沿筒体的径向设置,且沿筒体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锁芯为防钻锁芯。
作为优选,锁芯护套与所述筒体焊接或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锁芯护套与所述锁孔螺纹连接,并与筒体焊接。
作为优选,筒体呈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套设于采油树的盲端法兰处,并与盲端法兰锁定,防止盗采者将盲端法兰打开进行偷盗。有效防止原油盗取事件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采油树防盗油装置可制造成不同的规格,以便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盲端法兰。本实用新型的采油树防盗油装置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采油树防盗油装置,筒体1包括第一 端101和第二端102,第一端101封闭连接与第一端101的端面形状相同的端盖103,第二端102开口;
锁孔2至少为两个,锁孔2连接筒体1的第二端102的筒壁上;
锁芯护套3位于筒体1的筒壁上,锁芯护套3与锁孔2连通;
锁芯4位于锁芯护套3内,锁芯4的联结头401朝向筒体1内部一侧;
支撑螺母5固定于锁芯护套3内,支撑螺母5位于锁芯4靠近筒体1内部一侧;
锁紧螺柱6与支撑螺母5螺纹连接,锁紧螺柱6一端与锁芯4的联结头401周向固定连接,锁紧螺柱6与锁芯4的联结头401轴向相对移动。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采油树防盗油装置,套在采油树的盲端法兰上,通过旋转锁芯带动锁紧螺柱6旋转,在支撑螺母5的螺纹作用下,锁紧螺柱6伸进筒体内,并卡于盲端法兰的突出面处,实现装置与盲端法兰的锁定。从而实现对盲端法兰的保护,防止盗采事件发生。反向旋转锁芯即可使锁紧螺柱缩回锁芯套筒内,从而将防盗油装置取下。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采油树防盗油装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锁芯4的联结头401为扁平的长条形,锁紧螺柱6的一端具有与联结头401相适配的轴向容置槽,联结头401插于轴向容置槽内。通过简单的构造即可实现周向固定而可轴向相对移动。一般联结头401的横截面呈矩形,轴向容置槽的横截面相应也为矩形,此种形状便于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3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