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波测温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3180.7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2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宦海;卢松;许晴;翁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1/24 | 分类号: | G01K1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慧清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测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温度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超声波测温仪。
背景技术
目前,测量温度的方法很多,按照测量体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可分为接触式测温法和非接触式测温法两大类。接触式温度测量法的工作方式是测温器件直接与被测对象相接触,待两者之间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之后,最后达到热平衡,这时测温器件的温度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但是温度测量器件有可能会对待测温度场的热量分布产生影响,同时也同样会带来接触不良、测量不准确等影响,另外如果待测区域温度太高或是存在腐蚀性的物质,这种情况会对测温元器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周期产生不利影响。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法的主要的工作原理是测温元器件与待测对象不接触,两者通过热辐射进行热量交换,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接触测温法的不足,并且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测温上限。另外,非接触式测温法热惯性可达到微秒级,这种特质使得这种方法能够测量快速移动、温度变化迅速的物体,测量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但是由于一些空气粉尘、悬浮颗粒等其他一些介质的影响,非接触式测温法具有较大的测量误差。
市场上大多的电子温度计产品是建立在DS18B20芯片上的,该芯片的测量分辨率达到了0.5℃,但是该芯片的测量半径有限,只能测量芯片附近的温度,已经不能满足科技人员对高灵敏度温度仪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超声波测温仪,通过系统中断服务程序测出的超声波传输时间计算推导出区域的温度,利用声速和空气温度的关系来测量区域内的平均气温,测量半径相对较大,同时综合考虑声速与空气湿度的关系,并对声速—温度的关系进行修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超声波测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波测温仪包括超声波发射模块、超声波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温度显示模块、4.5v稳压电源和超声波反射面,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所述的超声波反射面用于反射超声波信号;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直接与超声波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相连,用于实时处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息;所述的温度显示模块连接在数据处理模块一端,用于将处理后得到的温度信息显示出来;所述的4.5v的稳压电源用于给超声波发射模块、超声波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温度显示模块12供电。
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分别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所述的温度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器。
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放大电路、锁相环检波电路、定时器、单片机控制模块,该单片机控制模块分别与锁相环检波电路、定时器、显示器连接;所述的锁相环检波电路通过放大电路与超声波接收器连接;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通过放大电路与超声波发射器连接。
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器采用的是STC89C52单片机控制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 处理器采用STC89C52,该处理器晶振频率为12MHz,该晶振的精度较高,能够获得比较稳定时钟频率,以此达到减小测量误差的目的,STC89C52系列的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
2. 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精密处理,考虑声速与空气湿度的关系,并对声速—温度的关系进行修正,测量分辨率可提高到0.01℃;
3. 考虑在超声波发射、接收模块上嵌入该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该模块附近的温度,以便于实时与超声波测温仪器测试结果的精确度进行比较;
4. 采用反射波方式,即将超声波发射、接收模块集成在同一端,分两个端口,一个发射,经反射后被一个接收,选用这种方式避免超声波从发射器直接传送到接收器引起直射波触发,简化硬件系统、降低实验成本、操作简便,并且可以大大简化实验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图2是超声波测温仪硬件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超声波接收器1、超声波发射器2、放大电路3、放大电路4、锁相环检波电路5、定时器6、单片机控制模块7、显示器8、超声波发射模块9、超声波接收模块10、数据处理模块11、温度显示模块12、4.5V稳压电源13、超声波反射面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31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吹填淤泥室内沉降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