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床气密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2975.6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0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锋;陈庆华;高健;戴涛;刘野;税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第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5/06 | 分类号: | B23B2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床 气密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床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车床上的气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时,工件装夹于夹头上,要求工件定位面贴紧夹头定位面,以确保工件轴向定位准确,工件径向装正。但在实际操作中,工人凭肉眼很难看清工件是否贴紧,无法保证每一件工件装夹到位,极可能导致加工的零件为废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工件装夹到位的车床气密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床气密检测装置,在主轴(1)内穿设拉杆(2),该拉杆(2)的左端与回转油缸(3)的活塞杆连接,拉杆(2)的右端与动力卡盘(4)上安装的多个夹爪(5)连接,在所述动力卡盘(4)的右端固定有定位块(7),该定位块(7)的右端面一体形成有与夹爪(5)一一对应的定位柱(7a),在所述拉杆(2)的中心穿设有送气杆(6),该送气杆(6)的左端伸出回转油缸(3),并与回转油缸(3)的缸体相固定,送气杆(6)的右端延伸至多个定位柱(7a)所围成圆周的中心,在所述送气杆(6)上沿其轴心线开设有通气孔(6a),该通气孔(6a)的进气口与气压回转器(8)的出口连通,在气压回转器(8)内装有气隙传感器,所述通气孔(6a)的出气口与定位块(7)上设置的气孔的进口连通,所述气孔出口的数目与定位柱(7a)相等,各出口位于对应定位柱(7a)的右端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工件通过其定位面紧贴在定位块各定位柱的右端面上,并由夹爪夹紧。气体从气压回转器进入送气杆的通气孔,再由通气孔进入定位块的气孔中,气体最后到达定位块各定位柱的右端面。若工件与定位块之间存在间隙,气体从该间隙泄漏,气压回转器内的气隙传感器检测到气压损失,即报警提示工件未装夹到位,机床也不进入加工程序,直到重新装夹到位为止,方能进行加工。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仪器和数控程序检测工件是否装夹到位,并给予报警提示,能够确保工件装夹到位才能进行加工,完全避免了由于工件装夹不正确而产生的废品。
所述送气杆(6)的左端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的右端面与锁紧螺母(9)相贴合,两者之间通过螺钉固定,所述锁紧螺母(9)套装于回转油缸(3)的缸体上,两者螺纹配合。以上结构一方面简单紧凑,能够便于送气杆与回转油缸进行连接;另一方面,送气杆与回转油缸之间连接既牢固又可靠,不会发生松动。
在所述气压回转器(8)的旁边设置有防转支架(10),以防止工作时气压回转器上连接的气管发生转动;防转支架(10)为“L”形,不仅造型简单、加工制作容易,而且防转支架在车床罩壳上安装便捷、牢靠。
在所述定位块(7)与送气杆(6)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以保证工作时气体不发生泄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工件装夹到位才能进行加工,完全避免了由于工件装夹不正确而产生的废品,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检测方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零件尺寸和位置精度比较高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主轴1内穿设拉杆2,两者间隙配合。拉杆2的左端伸出主轴1的左端面,并与回转油缸3的活塞杆连接,拉杆2的右端与动力卡盘4上安装的三个夹爪5连接。以上各部件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1所示,在所述动力卡盘4的右侧设有定位块7,该定位块7的左端面与动力卡盘4相贴合,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定位块7的右端面一体形成有三个定位柱7a,这三个定位柱7a按圆周均匀分布,并与夹爪5一一对应。
如图1所示,在所述拉杆2的中心穿设有送气杆6,该送气杆6的左端伸出回转油缸3,送气杆6的左端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的右端面与锁紧螺母9相贴合,两者之间通过螺钉固定,所述锁紧螺母9套装于回转油缸3的缸体上,两者螺纹配合。所述送气杆6的右端穿过定位块7的中心孔并延伸至三个定位柱7a所围成圆周的中心,在所述定位块7与送气杆6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第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第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2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